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规划更改频繁是造成中国短命建筑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小霞 时间:2010年11月05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资源节约。”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拆了建、建了拆,一个建筑一百年拆三次,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那么,中国的建筑为什么这么短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界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城市化进程过快、规划更改频繁、设计有缺陷以及质量不达标,都是造成中国短命建筑的主要原因。

    短命建筑是巨大浪费

    “中国建筑短命有客观上的历史原因。”顾云昌说,过去,中国在住房问题上欠账较多,一开始政府考虑先把房子盖起来,让大家住进去,因此在设计标准、规划标准上要求不高。现在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房子已经很难符合当前的居住需要。一方面,当时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房屋主体结构要求较低,建筑材料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另一方面,房屋在功能设计上也有所欠缺。所以,很多旧房子都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地段的地价越来越高。从经济角度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买地扩张的成本过高,反而不如旧城改造拆了重建划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产商告诉本报记者,拆旧城建新城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倚重的城市建设方式。这样做,既可以改变旧的城市面貌,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政府土地财政收入。

    顾云昌说,客观地讲,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变化非常大,城市扩张,道路变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处在大变动时期的中国建筑,本身寿命就不会太长。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

    也正是在这个重复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 1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