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0年05月19日
信息来源:
华为突破只发生在美国之外
2005年作为公司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突破之年,这其实只是华为内部自我安慰的说法。发达市场中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华为一直是循其门而不得其入。
华为在美国市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恍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每一次碰钉子的故事,最后几乎都酿成重大的形象危机,成为媒体与公众口中热议的话题。尤为可怕的是,这些危机几乎都上升至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层面,超越了商业范畴,使华为在危机的漩涡之中成为一个茫然而被动的棋子。华为为什么要对美国市场志在必得?笔者将在其他章节进行分析。此一部分,我们只做事实叙述,不妨看看华为2005年之后,在美国以及在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市场的不同际遇。
2007年,华为成为欧洲所有主流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它同时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当年唯一获此奖项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技术储备方面,华为2007年的专利申请在全球排名第四;当年推出的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能够有力地帮助运营商减少能源消耗,节省运作总成本。而在美国的情况是,华为在2007年发出的并购3Com公司的计划,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被迫流产。
2010年,在移动通信迈入4G的时代,华为在全球部署了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多制式、多网络融合解决方案),并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电信设备商,它还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获得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奖。但在美国,2010年秋天,斯普林特同Nextel通信公司计划升级网络,华为提交的可为对方节省8亿美元成本的投标方案却在美国众议院议员们的阻止下,被迫取消资格。
2011年2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华为撤回收购3Leaf公司的审查申请,引起了外界更大的关注。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也担任美国华为公司的董事长)因此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信的结尾,胡厚崑提出,希望美国政府针对所有质疑向华为发出正式的调查,力图证明华为作为独立商业公司的清白资格。胡厚崑的这封公开信,最后的确引来了美国国会对华为的正式调查。从2011年始,担任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委员的罗杰斯开始推动了有关华为可能“涉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到2011年年底,调查扩大到了中兴通讯。2012年10月,调查有了结论,结果并不如华为当初胡厚崑在公开信中期望的那样,“能证明我们(华为)是一家真正的商业公司”,而是十分严重的质疑,和数条极为不利的“建议”。报告认为,“美国应该以怀疑的目光审察中国电信公司在美国电信市场的持续渗透”,同时,“强烈建议美国私营部门实体考虑与华为、中兴进行设备或服务业务往来相关的长期安全隐患”。这些所谓的“建议”,几乎对华为在美国市场上的一切拓展行动出示了红牌。
不过,尽管在美国遭遇了连番的挫折,华为2012年的销售业绩仍令人感到惊叹。在2013年元旦的轮值CEO致辞中,华为当值CEO郭平预计,公司2012年的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50亿美元,而净利润将达24亿美元左右,同比均有可能实现超过10%的增长。这的确是能够让公司上下全员振奋的消息。
文章摘抄于:《华为哲学概论 》作者:楼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