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0年05月19日
信息来源:
奋斗者的行动指南 基本法与华为核心价值观
在讨论了任正非建设华为企业文化的思路和方法之后,我们不妨回过头来,重新观察、审视华为的企业文化理念。
谈到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华为基本法》。这是华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酝酿数年后推出的文化纲领。《华为基本法》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它的推出,具有某种品牌营销的特点。华为在香港回归之际,用“基本法”命名自身的文化纲领,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加之“基本法”一词所散发的权威意味,“香港回归”所包含的民族主义精神,更是强化了《华为基本法》的内涵和华为的形象。
实际上,这种命名方式并不是华为所新创,熟悉现代历史的读者可能知道,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经把鞍钢“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效仿这类命名的,还有诸如《华侨城宪章》等文本。
“鞍钢宪法”是产生于大跃进时代的工业管理文本,它最大的特点是用“政治中心主义”取代“技术中心主义”,并且具有强烈的“群体奋斗”色彩,这与华为所崇尚的文化理念是一致的。参与《华为基本法》编写的吴春波专门写作了《由“鞍钢宪法”所想到的》一文,表示“鞍钢宪法”中诸多做法,都值得华为学习和借鉴,他认为,“造就‘销售员+工程师’和‘工程师+销售员’队伍”就是“两参”的现代版本。
正如《华为基本法》命名中所具有的权威形象和民族意识一样,“基本法”的内容也充塞了各类远大的目标、崇高的情感,以及令行禁止的指示。比如,“基本法”提出了华为的远景“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有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同时给自身业务范围画了一条绝对的红线:“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华为基本法》虽然广为人知,也是当时华为企业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事件,但却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文本,尽管文笔流畅,情感张力十足,但是内容庞杂,不便记诵,也就不利于企业文化教育和思想统一,加之它含义太多、涉及范围太广,绊手绊脚,还会让员工在公司经营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误解。另外十分重要的就是,越来越国际化的华为,如果核心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太重,势必影响海外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并且不利于团结外籍员工。因此,华为需要一个新的企业文化文本,这个文本应该更加简单凝练,便于教育和传播;外延更广,便于解释;去政治化,在商言商。因此,华为在2005年左右出台了新的企业文化释义,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六大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创新、团队合作、至诚守信。
在很多人看来,华为的这六个核心价值观并无新意,其中成就客户、团队合作、至诚守信乃至开放创新,不过企业经营中的一般性常识,而艰苦奋斗和自我批判,也是企业创业及处理人际关系所时需要运用和尊崇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是,当你看到华为是如何从思想和行动上去推行这些价值观时,就自然会发现,这些朴素的常识是如何带领华为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的,并且会知道,这些观念的落实同样打造了一个颇具独特性的华为。
文章摘抄于:《华为哲学概论 》作者:楼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