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4年11月10日
信息来源:
《菌物王国》作为国内首部菌物生物多样性纪录片,以学术与影像交融斩获科普金奖;并撬动“影像破圈—校园播种—产业变现”链条。从校园科普,到超140亿元的食用菌产值,这场“知识播种—生态变现”实践,正勾勒出科普赋能共富的浙江答卷。
影像破壁,解码生态系统的“沉默功臣”
庆元籍导演周勇带领团队耗时两年精心打造国内首部菌物生物多样性纪录片《菌物王国》,生动展现了百余种菌物的奇妙世界。该片斩获2024年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此片深度融合学术、科普与影像,描绘了菌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能量转化的关键作用,填补了菌物科普影像的空白。影片通过“真菌猎人”探寻新物种的故事主线,将碳循环理论转化为大众可触达的生命图景,揭示了“硬核科学+轻量化表达”在生态启蒙中的破圈价值,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认知革命已然萌芽。
校园播种,培育科学素养的“共生土壤”
周勇团队以"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为知识内核,推动"科普进校园"行动,将跨越千年的生态智慧转化为沉浸式教学,通过“可视、可触、可嗅、可究”四维认知,将抽象的"生物多样性"概念化为跃动的生命图景:当学生的指尖轻抚菌褶纹路,目击孢子弹射的刹那,科学探究便完成了从知识接收向认知建构的范式转变。这一实践正是《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生态科普形式创新"的生动诠释。
在杭州市郊的皋亭山景区,"生态积分"系统正重构科普教育范式。研学者参与生态观测、物种记录等实践活动积累积分,依托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融媒体等平台打造多维传播模式。正如周勇在校园行中强调:"教育者的使命是要在认知土壤中培育生态文明的共生菌群。"当课堂理论在基地实践中萌发,当农耕体验在种质资源库中结果,这场贯通"教育--产业"的活态工程,正在钱塘大地蓬勃升起。
产业变现,书写绿水青山的“经济方程”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在《菌物王国》的加持下,庆元县正全面实施香菇富民战略,从科技、市场、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建设食用菌强县。据统计,该县菌类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创造食用菌种产值7.7亿元。全县有相关企业近400家,形成规模销售精深加工产品300余款,涵盖食用菌保鲜品、休闲食品、饮品、保健品、药品等,带动该县4200多户食用菌种植户增收致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列“壮大食用菌特色产业”,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三产融合”,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超150亿元,生产规模、产量增长10%以上,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强优美富”新产业体系。
浙江以影像破局为起点,贯通课堂启蒙、生态叙事与产业共荣,构建“科普研学—生态经济—全球贡献”的转化链。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科普研学以柔性之力重塑人地关系,既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亦以菌菇为媒,向世界递出生态治理的东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