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财富故事 创业报道 创业榜样 创业政策 网络创业 理财课堂 创业手册 创业项目 前车之鉴 资本动态 学生创业

马云:商机不可复制

作者: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信息来源:浙江民营企业网

    1999年,马云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在大会上,马云发现虽然是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可90%的演讲者是美国的嘉宾,90%的听众是西方人,而所有的案子、例子用的全是“eBay”、“雅虎”这些东西。马云心想,以前的电子商务都是美国的,美国的模式、美国的听众。亚洲是亚洲,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美国打NBA打得很好,中国人就应该打乒乓球。中国的电子商务可能是个什么模式,马云心中有自己的想法。通过深思熟虑,马云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围绕着中小型企业,帮助中小型企业成功。从新加坡回来后马云就决定,阿里巴巴要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

    马云说:“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马云还形象地将大企业比做鲸鱼,把小企业称为虾米。虽然国外的B2B都是以大企业为主,但阿里巴巴坚信自己的判断,以中小企业为主。正因为马云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所以他说:“让别人去跟着鲸鱼跑吧,我们只要抓些小虾米。我们很快就会聚拢50万个进出口商,我怎么可能从他们身上分文不得呢?”

    另外,马云对中国经济的正确分析,也是他坚持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的一个原因。当时,马云确信,中国加入WTO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正是基于中国必定会加入WTO,大批外商必然要到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也要到外国做生意。坚定了他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策略。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云思路的正确,证明了阿里巴巴模式的成功。

    很多人说马云有远见,1995年就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但马云并不那么认为,他说他只是刚好碰到了互联网。只是自己把握商机的能力比较独特,尤其是自己敢作敢为。

    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这是马云抓住的第一个机遇。创建B2B模式的阿里巴巴,率先扯起电子商务的大旗,这是马云抓住的第二个机遇。当时中国网络产业的主流是门户网站,美国和世界网络产业的主流是门户加C2C,而B2B模式还没有成功先例,电子商务被认为是10年之后的事。但马云认为电子商务将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流,他深信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B2B模式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成功的可能。所以,经过9年奋斗,阿里巴巴终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B2B网站。

    以攻为守,强攻C2C,创建淘宝网,是马云抓住的第三次机遇。当时中国的C2C市场还是eBay易趣的天下。马云看到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必将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C2C市场,看到了外企在中国网络产业尚无成功先例,看到了阿里巴巴的积累和实力有可能后来居上。于是,他果断进入C2C。结果只用了3年,淘宝就成为了中国C2C领域的新霸主。

    马云说:“创办公司不仅不能盲目模仿大公司的做事方法,更切忌抄袭其商业模式。那些知名企业在成名之前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他们是怎么积聚自己的能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简单模仿它们,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一个伟大的公司不是靠简单模仿取得成功的。

    创业者要永远记住,全国的眼光也要当地制胜,一个镇的眼光是小店制胜,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才会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就机遇而言,市场上商机无限,但商机已然不可重复。所以,一个创业者不能过分迷信所谓“成功模式”,并且去“克隆”它们。创业者必须从国情出发,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地思考、提炼、筛选。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实现“凤凰涅槃”的美丽神话。

  • 上一条:吴子申:把沙漠的草卖给华尔街
  • 下一条:牛根生语录18条
  • 本网编辑:哈哈
    • 196人
    • 3人
    马云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