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曾为地王的房产公司挺不住资金缺口被收购

作者:孙维晨 时间:2011年02月22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大龙地产:被没收的“地王”

    同样是在北京,曾经名噪一时的“双料地王”大龙地产(600159.SH)也同样遭遇了被没收“地王”的处罚。

    2009年11月20日,北京顺义区后沙峪镇地块以55.5亿元拍出,成为当时北京楼面地价、总价双料地王。购得该地块的大龙地产董事会秘书马志方在拍卖现场向众媒体宣布,大龙地产为北京市顺义区直属房企,60%的业务集中在顺义区,并于2005年实现上市,大股东为北京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实力雄厚,资产过百亿。

    尽管有国有企业背景的母公司撑腰,大龙地产2009年三季度财报却显示总资产约为29.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6亿多元。而在50.5亿元土地出让金中,开发建设补偿费为13亿元,其余为土地收益金。按照合同约定,大龙地产需在三日内缴纳余款37.5亿元。

    大龙地产终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筹集到完备的资金。

    最近,一位大龙内部人士对媒体揭秘说:当时拿地,“一方面是顺应顺义区政府的意思,希望地块能落到顺义区所属的企业开发;另一方面,没想到提高了土地出让预付款,导致公司在规定时间拿不出钱。”该人士说,虽然公司在拍下地块之后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但最终因时间太短而无法到位。

    2010年1月22日,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关于加强北京市闲置土地清理处置问题的公告》,对欠缴地价款、招拍挂成交后未按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用地单位,暂停其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活动的资格,大龙开发位列名单之首。不但“地王”被收回,2亿元的资金亦是打了水漂。

    交易日当天,大龙地产的股票价格在该利空打击下连续下挫,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机构纷纷出逃。从2010年1月21日的最高价每股22.6元一路狂跌,截至2010年12月30日的收盘价仅为5.12元。

    来自市场的众多分析认为,尽管作为北京顺义区域性龙头地产开发公司背靠资产雄厚的国有企业,但是在面对北京动辄十几亿或几十亿一块的土地拍卖结果面前,总资产30亿元的大龙地产已面临难以拍得土地。

    此次顺义拍地的最终失利,将使公司中短期内再次使用较高资金杠杆获得土地的概率大大减小。账面资金还剩2.55亿元,这将迫使公司中短期内在项目拓展上可能被迫转向其他土地价格较便宜地区。

    2010年12月22日晚间,大龙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赵川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及公司其他一切职务。

    尽管没有被这块价格高昂的土地所拖垮,但是大龙地产从“地王”到褪去光环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并最终以股价暴跌、高管换人收场。

    富力地产:资金链紧绷

    同样是“地王”,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富力地产面对2009年“北京广渠路10号地块”的10.22亿元则并未引起太多波澜。

    早在2002年3月,富力地产就曾以32亿元竞投夺得北京广渠门外东五厂面积为48万平方米的土地,从此开始了在北京的发展。先后开发了富力城、富力又一城、富力丹麦小镇、富力湾、富力爱丁堡、富力信然庭等住宅和富力万丽酒店、富力广场、富力双子座、富力中心、富力摩根中心等商业写字楼项目。

    2009年,富力地产协议销售总额上升51%达242亿元;可销售面积则增加了46%达233万平方米。来自其2009年年报现金流量表显示,“强劲的合约销售带来人民币217亿元的预售所得款项,而支付土地出让金款额并不庞大,造成数目庞大的正数经营现金流入。”

    “本集团现金为人民币78.9亿元,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43.9亿元,包括于2009年10月发行的境内债券人民币55亿元。净负债与权益比率由上一年度的123.2%改善为97.6%,主要乃因年内销售强劲令现金流入所致。本集团从多间联系银行获得信贷融资额度约人民币240亿元(2008年:人民币130亿元)尚未动用。”

    然而,看似宽松的资金环境却并未让已成高楼的“地王”顺利脱离观察家视线。2010年7月22日,已化身为“富力十号”高端社区“地王”取得了预售许可证。但是时隔多日后,媒体却爆出该项目的“销售迷局”:或已被团购或尚未开盘,而中介机构已经将该项目的二手房放在外网上叫卖。

    有媒体援引匿名人士的话报道称,类似行为有可能意在快速回流资金以弥补紧张的资金链。

    近年来,富力地产强势进军商业地产,将其大部分资金押宝在商业持有上,缓慢的资金回笼,难以填平日趋增长的资金需求“黑洞”,资金链日趋紧绷在所难免。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开发,本来负债率都在其他行业之上,全行业平均负债率维持在70%左右,但据瑞银发布的报告,富力地产在2010年的负债率一度却达到了120%。

    “央企”开发商:有援无忧

    作为民企的富力地产面对肇始于2010年的“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或许在融资渠道方面将更加紧迫。相对而言,有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公司可能会更好过一些。因为他们的钱可能受益于金融危机以来的“天量信贷”。

    中国电子集团旗下的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子公司成都中泽置业,自从成为地王,便悄然隐藏,再未给公众留下影像。

    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成都中泽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其法人代表(负责人)为黄明岩。黄是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的总经理。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子公司于2003年被批准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而在2010年中央要求退出房地产业务的78家央企名单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赫然在目。

    如今,那块价值19.6亿元的地块已经开工,其开发商为成都中泽置业的项目公司北京中泽林翠置业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09年8月13日,法人代表依旧为黄明岩,注册资金2000万元。据媒体报道称,该公司人员担心如果项目再不开工,便有可能被收回。

    尽管隶属于央企而难以识别其资金链状况,但是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已经按照中央要求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

    《中国经济周刊》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获取的信息显示,2011年1月14日,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挂牌转让烟台科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6.4%股权,价格为9537.57万元。

    烟台科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8月31日报表显示,营业收入为892.2844万元,营业利润为-127.930477万元,净利润-238.365722万元。总资产为39204.047575万元,负债总计为34150.756487万元。

    同样作为央企背景的中化方兴(0817.HK)则进度更快。该公司在“地王”身上所种的“金茂府”项目即将结果。

    来自方兴地产拿地后的2009年财报显示,2009年其收入为63.21亿港元,毛利润为32.99亿港元,两项数值较2008年都有较大增长。

    2010年8月20日,方兴地产又发布了2010年半年报,显示该年上半年,总收入达41.03亿港元,同比增长61%。公司旗下三大业务板块——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及酒店经营均衡发展,分别占总收入之58%、10%及25%。

    中化方兴地产主席罗东江亦曾公开表示,广渠路15号项目将于2011年预售,并于2012年入账。目前,金茂府尚未公布定价。

    另一家央企背景企业、远洋地产旗下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大望京地块在经历去年退地传闻后,如今亦无动作。但据称该项目将作为2011年北京入市主要高端项目之一的角色被推入公众视线。

    注册资金6000万的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赵新强,根据目前最近一次的公开消息,赵为远洋新干线总经理,此前身份为远洋地产质量部总经理。

    远豪置业背后远洋地产的资金实力决定了该地块的命运。在将此地收入囊中之后的2010年7月份,远洋地产发行9亿美元的可转债,并表示“这些资金要用于以后的土地扩张”。

    根据远洋地产网站所公布的财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协议销售额为83.03亿元人民币,毛利润为12.06亿元人民币,手头现金为143.59亿元人民币,土地储备为1441.8万平方米。

    其201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3.71亿元人民币,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08197亿元人民币,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82.750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04314亿元人民币。上述金额较2009年同期都出现明显增长。

    2011年1月17日,远洋地产完成新年以来第一次竞拍土地。远洋地产旗下青岛远豪置业有限公司经过12轮现场竞价,最终以楼面单价6500元/平方米,总地价6.98亿元,竞得青岛浮山新区F地块。

    而曾经拿下北京大兴亦庄地块的央企中信,在2010年末更是拿下北京CBD最后一幅黄金地块:价值63亿的中服地块Z15号。仅仅时隔6日的12月27日,集团子公司中信地产再度斥资22.68亿将北京亦庄地块X1-3地块收入囊中。一个星期之内,中信地产斥资逾85亿元重兵布阵京城,筑底京城之心跃然纸上。

    根据中信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2009年集团营业收入共计2090.65亿元人民币,其中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业收入为144.26亿元,贡献利润36.09亿元。

    与中信集团实力有一拼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也有一块“地王”。这便是价值17.6亿元的北京海淀区东升乡居住、商业项目用地,竞拍得手者是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0年3月15日,世博宏业刚刚当上地王,便有人对其“指手画脚”。有媒体报道援引知情人的话说:“世博宏业有以往开发运营的收益,不会直接或间接使用集团从4万亿投资中得到的份额。”据该人士透露,世博宏业公司有以往开发运营的收益,也有来自银行的贷款、授信等,现有资金完全满足下一阶段开发需要,“不需要从国家的4万亿投资中拿钱。”

    不过,流传到网上的一份股权出让招标信息则显示出: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似乎并不理想。据该信息,世博宏业在2008年便亏损1057万元,所有者权益仅剩3517万元。截至2009年年初,世博宏业的总负债为9771万元,而其中8500万元是向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借,而后者正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由此可见,母公司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给予世博宏业的扶持力度。

    目前该地块已超过约定开工时间逾两个半月,却尚无动工迹象。

    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同为央企的保利集团旗下保利地产,在连拿广州白云新城价值24亿元的AB2907008-1和价值11亿元的AB2907008-2两块“地王”之后,也并未见到有后续动作。

    2011年1月11日,保利地产公布了2010年全年的销售业绩,共计662亿元。来自保利地产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61亿元。

    此前,《中国经济周刊》亦曾报道目前保利地产的土地储备量占全国首位,达到3369万平方米。

    鉴于针对上述各公司公开置评的不便,一位要求匿名的内地境外上市房地产企业的高级财务经理向《中国经济周刊》说:“国企特别是央企拥有大量的信贷资金无处安置,于是便四处拿地,或囤积或建设高端物业。即便亏损,央企也并不在意,因为这并不是自己的钱。”

    他表示,从多家作为房地产业务平台的子公司亏损情况中便能显而易见,单凭几块高价土地难以拖垮有央企背景的子公司,因为“靠山”总是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紧缩的考验

    不过,一些既非央企背景也非上市企业的“地王”在已到来的2011年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资金考验。因为他们不仅要负担沉重的土地出让款项,还要忍受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

    2011年2月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首次上调利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央行曾于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上调利率。

    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杨红旭部长向《中国经济周刊》置评说:“存贷款利率的提高不仅从购房者方面控制了需求成本,也再次提高了开发商的贷款成本。”杨红旭认为,当前开发商的问题不仅仅是贷款价格的提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银行早已收紧了对房企的授信额度。

    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2002年、2006年较为类似,考虑到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将达到8万亿元,而此前几次制定该指标计划时一般会低于上年实际值。预计2011年新增贷款计划将为7万亿元。

    此外,一度受到政策打压的房地产信托资金进来据称将重新启动。但消息称,更多的信托基金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仍在持续,为规避风险,纷纷提高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门槛。记者获悉,主要信托公司今年在做房地产信托时,将以大中型房企尤其是国企为主,同时拒绝接盘收益低于3000万元的项目。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高层人士和一位股份制上市银行对公业务经理都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目前银行对房企的开发信贷越来越紧张严格,而其他融资渠道也跟随受到不同程度的封堵。

    “从目前情况看,手中持有高价地块,既无背景又无特殊融资渠道的房地产公司可能会在今年面临生存危机。”来自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如此归类已经或即将成为“地王”的企业未来命运,“要么接受土地被收回的现实,要么被昂贵的地块拖死。”

    相关内容详见本刊2010年第42期《谁在囤地》及2011年第4期《中国地王图》。

    资金流断裂:“地王”致命伤

    无论是顺驰地产还是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龙地产,三个不同量级的地王或被吞噬殆尽,或淡出公众视线,或股价受挫。尽管有不同的症状,但是他们却同属一类病症:被赶下“地王”宝座。

    这仅仅是北京的情况。在2009年的广州,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压力,国土局等部门对已有两年“晒太阳”历史的地王动用重刑。从那一年的9月开始,广州先后收回了白云云祥路“地王”、科学城“地王”等地块,并没收了部分土地出让金。而这其中也包括保利、富力等大型开发商于2007年所购地块。

    还有南京在2007年12月6日以24.1亿元高价成交的江宁“地王”。该幅土地被收回,连带其超过2亿元的土地保证金亦打了水漂。

    众多的实体病例都将地王最后的命门指向清楚:现金流病变。

    1月23日,多位大型房地产商的财务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一致表示,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生死相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资金链的健康。而得以称“王”的房企对充足的资金更是如饥似渴。

    “资金链断裂则生死攸关,资金链紧张则难以支撑企业扩张。”在香港上市的一家房地产企业财务经理说,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旧是银行信贷。“房地产信托未成熟,私人借贷和私募资金成本太高。外资渠道只适合少数大型知名企业和上市企业。相较来说只有银行信贷的成本较低,而且支撑力度较大。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能够有钱拿高价地,卖高价盘。”

    面对当前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以及不断紧缩的信贷等融资渠道,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当前大约135家上市房企负现金流大约1000亿元左右,由于小型开发商资金链原本就较为紧张,加上当前宏观政策调整,对他们来讲,倒闭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现金流的崩溃总是有些起因。顺驰地产是因为疯狂拿地的扩张。而“地王”大龙地产则像是拿地撞在枪口上。

    在大龙地产“出事”之前的6月25日,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4亿元竞得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居住项目。北京祈连,实际为华美地产注册的空壳。而华美地产则是一个同样并不出名的主营房地产销售企业。

    华美地产自2009年5月至7月在北京近郊的大兴、通州大举出手,以不同命名的马甲公司购置土地。随后便被市场怀疑其资金链严重吃紧。媒体援引其内部人士的话报道说:“现在房地产调控的风声这样紧,开发商被说成洪水猛兽,谁也不愿意出头。以项目公司的名称拿地,是很多企业惯用的方式。” “去年公司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垄断通州市场,但今年没有再这么说了。”

    果真不久,九棵树地块便被北京国土局收回,并没收保证金。

    与这个销声匿迹的“通州地王”一样,北京大龙地产同样由于未能在限制期内缴纳规定土地出让金而被收回土地。

    然而坐过“地王”位子的人,总是要忍受四周的“说三道四”。大龙地产拿地之后,四下的传言便不胫而走。有说大龙地产是当地政府授意,但是事后生变;有说政商谋局抬高地价却不幸“自中圈套”……不过这些传闻最后都未得到证实。

    然而,大龙地产当“地王”撞在政策枪口上的事实却不得不承认。大龙地产拿下顺义后沙峪地块月余之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

    突然下发的政策迫使大龙地产须先有50.5亿元过账,这使得其在资金方面瞬间捉襟见肘。

    2009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挂牌督办处置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要按照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一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高层领导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两年产生的地王被一两块高价土地拖累致死并不太可能。他认为,近年来的地王并没有中小型企业或民企。“如果政策能够更加倾向于货币化手段,那么有可能致使一些已高价拿地的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出现生存危机。”

    而目前的政策尽管严厉却无法奈何两年来的高额信贷。“政策对地王的生死控制也十分重要。一般政策更倾向慢性作用,不像资金链那么快速致命。”

    但针对目前现状,这位人士认为:“因为这两年信贷太多了,房地产企业基本不缺钱。而且很多地王有央企背景,背靠这些大型集团则更难像曾经的顺驰那样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收购。”

  • 93人
  • 0人
房产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