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刷脸ATM机变成现实 刷脸时代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什么

作者:赵莹 时间:2015年06月04日 信息来源:浙商全媒体中心

    马云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CeBIT)上刷脸购物,带火了人脸识别技术这个半世纪以来默默无闻的行业。

    合作研发Smile to Pay扫脸支付技术的蚂蚁金服与face++名扬天下自不必说,Face++所在公司已经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2200万美金,估值过亿美金。

    而马云的一句“依靠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来完成身份认证和支付的生活已近在眼前”尚在人们耳边,5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也是全球第一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就在杭州正式发布。

             刷脸”取钱已成为现实

             把银行卡放进ATM卡槽后,ATM机屏幕左上方就会启动一个摄像区域,通过对在此设备上操作的人员进行头像采集,并借助于联网公安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和比对——这就是人脸识别ATM机的工作方式,如果机器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跟操作者身份证登记的图像不相符的话,就不能进行取款操作。

             这个过程听上去并不复杂,但要准确识别对比人脸,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技术的要求极其严苛,从人脸采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到云服务平台、大数据等环节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与识别的灵敏性。

    作为首台ATM机的研发者,梓昆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前就开始了对人脸识别ATM机的研发,而此前,我国的ATM机主要依赖进口机芯,国内还没有厂家完全自主掌握高速钞票搬运技术及其以真鉴假的钞票识别技术。

    至于人脸识别技术,从扫脸测年龄的app,到扫脸过安检的安全程序,人们对这个领域的关注早已不是一天两天,这次却被杭州一家民营企业占了先机,用50名研发人员历时13个月,斥资6000多万元,不仅成功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出全球首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并且整体性能比国际同类产品提高了20%

    无独有偶,近日,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银行等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

    而在61日第二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公安部一所研究员田青称,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开发的名为“面像未来”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便捷的采集终端,高对比准确率以及丰富的应用接口,构建网络世界的智能身份管理。

    短短半年内,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更有预测其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如此看来,不久之后,不仅“买东西能刷脸”能够被实现,“刷脸”这种方式还将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刷脸”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什么

    虽然基于娱乐目的被开发的人脸识别APP早已风靡全球,但当这项技术被应用到金融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技术发展恰逢产业需求,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两年中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个人征信体系作为支撑,其中用户身份识别就是首要的,传统金融中,用户在申请银行贷款或证券开户时,均必须到实体门店上做身份信息核实,完成面签。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要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而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其中的关键。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但难点依然存在。光照环境与年龄等客观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过目前而言,由于强制性认证场景可以要求被识别主体提供最优的图像输入,这并不影响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

    人们真正关心的是安全问题。“无需记住密码,它的特征具备唯一性,一旦泄露,别人可以一直用你的身份授权。”一位从事互联网安全的人员透露,“从采集生物信息、提取已存储信息、对比校验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而达到不同的目的。”

    但这并非不能解决的,目前,国内人脸识别率最高可达99.5%,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相信这一技术的商业化道路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近期的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未来对远程开户要坚持标准先行,一是先有“刷脸”(人脸识别)技术标准;二是,在此基础上制定金融行业的行业标准。“只有这两个标准有了,监管才能放心。”

    虽然高度复杂的技术门槛使得这个行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步履维艰,但现在看来,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是吸引了众多产业奋不顾身的投入。随着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金融服务广度深度的提高, 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智能装备厂家无疑将会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传感器与摄像技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数据安全市场等相关产业链也将成为下一个热点。

    

    

    

  • 89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