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互联网海外上市潮

作者: 时间:2011年06月21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周刊

    当浙商揣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寻求互联网项目时,他们甚至只能通过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例如一位后来因赔钱进了监狱的浙商,私下里告诉我是怎么看项目的。他说,他吓唬创业者说,如果办砸了,必须到西藏他指定扶助的学校教三年书。根据他的表情和反应,决定给不给他钱。

    多年前,我曾从行家那里得到过这样一个指点:找美国VC,可以十年不赢利照投,例如AOL,直到第11年才开始赢利;找香港VC,顶多允许你5年不赢利;找国内VC,两三年不赢利就跟你翻脸。

    这反映的,就是中国的许多投资家,说是投资风险,实际投的是确定性,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VC。

    中国个人风投家的不专业很容易理解,当上交所和深交所不能充当互联网企业上市的主渠道时,当风投得不到体制机制的支持时,风投在中国失去了社会化的环境,只能沦为个人的、业余的行为。

    丢失互联网的“罪魁祸首”

    可以肯定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促进新经济和产业转型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好。蓝筹股里缺了互联网一大块,就缺了最具成长性的一块。目前蓝筹股主要是传统工业股,同样绩优而更具成长性的互联网股,却不在其列。这突出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尴尬。

    从直接原因看,要求连续三年赢利,是中国资产市场把互联网股挡在国门之外的主因。这条规定带有明显的传统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互联网股。对互联网股,不能象银行投资那样,把近期确定性收入当作主要衡量指标。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在初始固定投入与边际投入的关系上,具有相反特征。互联网投资的特点是初始固定投入大,周期长,边际投入低,边际成本随市场范围扩大而递减。一旦成功,会具有巨大成长性。而传统产业的投入主要在边际投入上,收入虽较确定,但由于受限于报酬递减,成长性有限。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难以容纳互联网股,完全归究于沪深两市的制度安排,也不全面。因为资产市场是一个大系统,股市制度只是一个方面。假设取消连续三年赢利的规定,但中小投资者能否承受风险,又是一个现实问题。纳斯达克迄今有2万家企业退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否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就不是股市本身的事情,而涉及全社会了。

    观察互联网企业上市,不完全是解决投资一个问题。许多企业通过上市,除了融资,还要引进国际化机制、管理、人才及其它资源。同时,投资者形成天使投资、二轮融资、三轮融资的投资梯次,在上市后有资本关心、矫正企业的偏离行为,提供企业化解风险的资源。这一切,都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只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产业体系,包括完善的再融资机制、退出机制,才能使风险投资成为对风险的投资,而不只是冒风险的投资。风险投资的本意是低风险地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投资,通过整个系统,化解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但如果价值链、产业链及环境不完善,也可能成为真正的冒险。

    问互联网股流失的“谁之罪”,不在于追究个人责任,而是追问我们的投资体制中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对互联网的系统的不适应,如何才能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转变投资方式,把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行业呼唤回来。

    中国股市要想吸引互联网股这种本质上属于另一次现代化的事物,首先就要全社会对传统工业化的观念具有批判意识,要有转变发展方式的真实意愿,扭转舆论长期存在的对新事物的保守和歧视意识;第二,要通过系统工程,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配套改善有利于互联网股等蓝筹股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三,要从完善产业链环境和社会化服务入手,转变投资者的小生产意识,适应风险社会。

    互联网企业五波上市潮

    第1波:1999年——2003年

    代表企业:中华网、新浪、网易、搜狐

    1999年7月/科技股与互联网股带动纳斯达克市场狂飙,当第一只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该股发售时超额认购十几倍,发行价20美元,开盘即飙升至60美元,全日涨幅200%,为随后中国概念网络股的接踵而至打响了头炮。

    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见顶,中国三大门户网站陆续进军美国资本市场,但当时网络股泡沫已到最疯狂的时候,新浪、网易与搜狐的上市“生不逢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三大门户网也难逃一劫,股价甚至一度破发。当时中国三大门户开始在美国上市,与中华网的风光相比,新浪、网易与搜狐上市在当时已经被称为流血上市。随着门户网站开始发展SP业务,找到除了广告以外新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才逐渐走出危机,迎来春天。

    2002年第二季度/网易首次实现净盈利,网游概念成为随后几年上市潮流,网易股票开始领涨纳斯达克,并成为当年纳斯达克表现最优异的股票。2003年10月10日,网易股价升至70.27美元的历史高点,比年初股价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历史低点攀升了108倍。丁磊也凭借网易股票的上涨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第2波:2004年——2005年

    代表企业:盛大、腾讯、百度

    2003年12月/互联网泡沫的恐惧逐渐散去之后,携程网的上市再次撩起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梦。携程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4美元,当日摸高到37.35美元,最后收盘价为33.94美元,涨幅88.6%。携程共发行42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约占其扩大后股本总数的28%。自1999年开通以来,从最初IDC几十万美元的先期投资,再到2003年上市公开募集的4370万美元,携程网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04年/空中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SP业务上市成为当年热潮。当年5月,盛大上市,超越了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股。盛大创始人陈天桥掌握的股票市值达到了约11.1亿美元,成为新的中国首富。此外,今年还有一个崛起的企鹅——腾讯也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带着第一家连续12季度盈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殊荣,腾讯进入了香港资本市场,此次上市,也为其成为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腾讯、盛大、艺龙、空中网、第九城市、金融界、掌上灵通、前程无忧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海外上市的步伐,其中,盛大上市之后,市值超越了当时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股。

    2005年/这一轮高潮之后,潮起潮落的互联网世界又进入了低迷期。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09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IPO融资记录,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66美元,8月6日冲破150美元。全面超越盛大新浪,成中国互联网最高市场价。

    第3波:2007年

    代表企业:阿里巴巴、巨人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B2B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网络股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就以大涨192%的成绩笑傲江湖。同年,巨人、完美世界携手进军美国市场。网络股又见涨潮,百度股价冲破300美元大关,成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第一家迈入百亿美元市值规模的公司。这一波的上市浪潮的一个里程碑意义在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百亿美元市值企业的出现。百度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历史性突破300美元大关,成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第一家迈入百亿美元市值规模的公司。

    2009年/畅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分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随后新浪分拆房产业务,盛大分拆游戏业务在美上市。腾讯控股股价一度创下130港元新高,腾讯市值折合约300亿美元,跃居全球网络股季军,也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300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

    第4波:2010

    代表企业:麦考林、当当网、优酷

    2010年下半年/中国概念股再次掀起上市狂潮。电子商务与视频网站成为主流,优酷和土豆网登陆美国,电子商务网站包括麦考林与当当网,同时垂直门户网站搜房与易车网也在美国上市。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上市浪潮的主要特点是以电子商务、包括视频在内的新服务为代表的多元业务模式。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被誉为“中国B2C第一股”。紧随麦考林之后,12月8日,当当网携手优酷网同步登陆美国纽交所,股价更成攀比之势,强势上涨。当当网首日上涨87%,跻身2010年全美IPO首日涨幅榜前5名。而业绩仍然亏损的优酷网股价表现却并不逊色,首日大涨161%,成为自2005年百度上市以来,在全美所有IPO中首日涨幅最高的公司。同年上市的中国网络股还包括易车、搜房和斯凯。

    第5波:2011

    代表企业:奇虎360

    2010年/奇虎360成功赴美上市还不算大事的话,那么3.15晚会曝光了网秦手机卫士与飞流软件(网秦公司是飞流软件的第二大股东)涉嫌串通,吸取用户手机话费的新闻可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了。当所有人都以为网秦的IPO将无疾而终时,怕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不到1个月,网秦就于4月9日向美国证临会公布IPO发行价格区间为9.5美元至11.5美元,计划发行710万股ADS,拟融资7500万美元,按发行价计算,市值约为5亿美元。现在看来,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信心并没有被央视击倒,两大安全软件公司的大战已不可避免,而这场安全领域的双雄会也将会拉起一波新的互联网上市热潮,凭着资本市场的青睐,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又将境外上市列入议程之中。除了已经箭在弦上的人人网之外,开心网、淘米网、世纪佳缘、土豆、迅雷等超过15家公司也正跃跃欲试。

  • 113人
  • 0人
互联网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