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部分地区对落实楼市调控要求还在观望
为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针对有关通知精神以及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的成效,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坚定不移执行中央关于土地住房供应向民生倾斜的政策
记者:今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效,为何出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房地产市场中的土地管理,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和媒体也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国务院4号文和10号文,明确要求各地采取坚决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此后,特别是土地、房产、信贷等部门加大文件贯彻落实力度和政策调控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关于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措施,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加强住房建设销售管理,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制订了《通知》。
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
记者:两部联合下发的通知有什么新要求,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尽管上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4号文和10号文,对遏制高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出明确要求,但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认识不到位,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一些地区认为现阶段本地房价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适应,房价上涨并不快,出于担心调控可能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对于落实中央调控要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还在等待、观望,对土地供应和住房建设如何主动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缺乏研究探索,对下一步如何推进落实考虑不多。
因此,两部联合下发的《通知》,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政策可操作性,相关政策措施更加细化、实化,便于地方执行。《通知》第一部分就是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土地政策既要保障民生又要保持市场稳定
记者: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方面,《通知》提出了什么新办法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分工,住建部门编制实施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国土部门编制实施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年度计划,两个年度计划互为依托,关系密切。由于两个年度计划均需提前编制,国土、住房建设部门提前做好协调,共同商定编制计划,对确保计划任务落实十分必要。《通知》从两部门共同商定年度计划任务安排、明确保障措施、住房用地供应时序及计划调整等方面作了明确。
在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方面,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拟定住房用地出让方案。土地出让必须以宗地为单位提供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
通知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深入落实国发10号文件,在土地供应和建设管理上保民生、在宏观调控上保持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既有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控措施,也有立足长远的长效监管机制。欢迎各类新闻媒体继续关心房地产用地建设管理工作,共同监督房地产用地各项政策的落实,也欢迎社会各界给予一如既往的监督与支持。
既要强化监管又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记者:通知在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有什么明确规定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通知要求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对发现并核实竞买人存在伪造公文骗取用地和非法倒卖土地等犯罪行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法行为、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违背出让合同约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等行为的,在结案和问题查处整改到位前,必须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
通知要求加强住房用地供地和建设监管,对市、县发布的公告中存在捆绑出让、超用地规模、"毛地"出让、超三年开发周期出让土地的,责令立即撤销公告,调整出让方案重新出让。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开竣工申报制度,及时清理开工、竣工房地产项目。
通知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清理查处力度。要求严格查处囤地炒地闲置土地行为,对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必须依法坚决查处;对政府及部门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限期查办;对囤地炒地的行为,要及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来源:新华网 王立彬
房地产调控重拳来袭第三波调控大幕开启
那些仍存在侥幸心理的开发商们似乎得到了坏消息
近日,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下称《通知》),原来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靴子"终于落地,业界人士认为,第三轮调控将由此发端。
《通知》中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加强对住房用地供地和建设的监管以及对强化保障房建设落实等要求尤为抢眼。
《通知》指出,强化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的年度计划管理。在房价高的地区,应增加中小套型限价住房建设供地数量。
要在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同时,对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和具备"净地"供应的储备土地以及农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确保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上述各类住房用地的供应。没有完成上述住房供地计划的地方,不得向大户型高档住房建设供地。
《通知》还要求,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规范编制拟供地块出让方案;严格制定土地出让的规划和建设条件;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
土地竞买方面的要求较为严厉。《通知》指出,存在伪造公文骗取用地和非法倒卖土地等犯罪行为的;存在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法行为的;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开发建设企业违背出让合同约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存在以上四种违法违规违约的竞买人在结案和问题查处整改到位之前,禁止参加土地竞买活动。
此外,对于开发商囤地的现象,《通知》要求严格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管理,各类住房建设项目应当在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
市场倒逼
8月中旬,部分地区楼市"回暖"迹象已有所体现,当下,恰逢"金九银十",传统的销售旺季似乎更给足了原本财大气粗开发商更多坚持的底气,日光盘频现、通宵排号购房现象再起,消费者对调控持有悲观预期,他们发现,给予越多的希望,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失望,于是恐慌性的消费造成大量刚需入市,这对已有所反弹的楼市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近,人民网举行的一项参与人数超过4.6万人的房价调查显示,九成多网友对现在房价不满意,认为房价非常高,64%的网友认为房价有上涨压力。
市场的乱象以及僵持的博弈,倒逼着调控政策的加码。以往楼市越调越高的怪圈已经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岌岌可危,近期,决策层一再强调调控政策不放松,决心可见一斑,此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三大官媒在9月集体发声,誓将楼市调控进行到底的气势,一度稳定了消费者预期,对开发商造成震慑。
但语言警告显然不如实际行动奏效,经济评论人士叶檀(博客)近期发表题为"楼市调控光靠社论不行"的博客文章,她指出,楼市调控动真格,需要的不是社论,不是警告,而是政府的诚信与可靠的技术手段。按照这种思路,《通知》的发布,应该就是政府"动真格"的表现。
第三波调控来临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看来,《通知》的发布,表面看是继续落实、细化"国十条",实际上是标志着第三波调控的到来。他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这或许是第三波调控开始,在目前房价企稳甚至有所抬头的市场环境之下,可能还有其他措施出来,进一步加码。"
对于"二次调控"的说法,杨红旭认为,界定起来不是太科学,用第三波调控来形容相对较好,他认为2009年12月的"国四条"是本轮房地产调控第一波,今年4月的"国十条"是第二波,"这里面有一个波浪式的加码。"
杨红旭表示,《通知》中要求的一些做法在前几个月仅限于北京等几个少数大城市,如今在全国铺开之后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他同时分析,如果这轮调控展开的话,未来几个月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政府希望房价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保持房价稳定是最重要的,但不意味着房价要大幅下降。"
来源: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