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湖州市校合作的基础上,湖州市提出了产学研联盟的构想,先后在吴兴区、长兴县试点,创建了“1+1+N”的农技推广模式。去年,在湖州市委、湖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州市建立了湖州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农推联盟)。各县区也建立了分联盟及41个产业联盟。近一年时间,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得到较快推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缩影:专家一条小建议解决农户大难题
3月6日。迎着雨,在湖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湖州伟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果蔬基地。“农推联盟为我们农户送来了技术,有时专家的一条小小建议,放在实际种植上,都能为我们解决很大的难题,加上本地专家的经常性辅导,企业发展是越来越顺。 ”伟祥公司总经理舒云峰,这位穿着朴素的农家汉子,说起新技术对企业带来的变化,兴奋中透着自豪。
整个果蔬基地大概500亩,几十个大棚里种满了草莓、甜瓜、茄子、辣椒、黄瓜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舒云峰的基地挺偏,但胜在土壤优良,有着种植果蔬的先天优势,可守着这样一块宝地,前几年公司的发展却并不出色。“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按照当地的农产品种植习惯,以蔬菜种植为主,面积不过100亩,同质化严重,收益一般,产量不高。 ”舒云峰说,2009年的时候,借着湖州市里在吴兴区试点农推模式的东风,企业迎来浙大汪炳良这位“高人”,很快《浙北蔬菜高产技术研究》合作项目确定,汪老师首先为企业制定了一份“种植课程表”,对全年生产布局做好谋划。“这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以前可都是种完一茬才会去想之后地里再种啥。”始终笑呵呵的舒云峰一边带着记者在基地里转悠一边说着。“你看这里是茄子,现在还没成熟,但里面也有技术的门道。”舒云峰掀开一个大棚的门帘,里面的茄子苗有些已经开出了小花。他告诉记者,茄子分春茄和秋茄两季,以前春茄收获后,就得重新买苗栽种,等待秋茄的成熟。而从去年开始,按照专家的建议,只需要对原先的春茄藤修剪,就能再长出品质上乘的秋茄,小小的一个技术指导,加上简单的人工操作,不但节省了购苗成本,也为产品上湖州市销售抢占了先机。
不单是茄子,事实上,这里的每个大棚里都充满了“技术”的味道。“高校专家带来技术,本土专家照顾有加。”这是采访时舒云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平日里,湖州本地专家也会经常召集农户上培训班,普及最新的栽种信息,让农户们受益颇多。像最近阴雨不断,舒云峰的手机每天都能收到本地专家发来的提醒短信,坏天气对产品带来的影响得以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