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高校专家联手本土“农博士”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
舒云峰的经历,可以说是湖州市农推联盟发展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2009年,产学研联盟构想在湖州市首次被提出,当年便在吴兴区、长兴县开始试点,创建了“1+1+N”的农技推广模式(1个高校专家+一个本地农技专家+若干个经营主体)。“结合湖州现代农业发展‘4231’产业培育计划,在各县区探索建立‘1+1+N’的农技推广模式的基础上,2010年先后建立了41个县区级产业联盟。去年5月又围绕湖州市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十大主导产业联盟。”湖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1年多的运作,十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联盟,在引进推广新品种、开展农技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帮助农户依靠科技投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截至目前,10个主导产业联盟共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淡水所等9家高校及科研单位聘请了58名农业专家担任首席专家组成员,选配了湖州市级25名、县区50名农技人员作为本地农技专家组成员,同时吸纳了全湖州市558个生产主体加盟十大产业联盟,这其中种养大户就有293户。“产业联盟着重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示范三大基地建设,选育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国内外先进新技术成果,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新模式,辐射并带动周边企业和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湖州市农业局技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建立以来,2011年全湖州市范围内共引进新品种130多个,示范推广技术141项,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专家的技术优势效应明显,研究成果被直接应用到生产中,2011年,全湖州市共创建科技示范基地47个,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和示范,让大批农产品经营者尝到科技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