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今年我市发明创造的热情继续高涨。昨日,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上半年我市专利授权达4837件,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申请难度最大的发明类授权达254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149%。
发明专利授权量猛增一倍多
据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傅峥弘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专利授权质量和数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发明”这一项,专利申请就有560件,其中254件获得国家授权,同比猛增14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2294件,其中2130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同比增长约28.5%。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665件,其中2453件获得专利授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傅峥弘说,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的技术含量和难度都比外观设计难。企业在这两项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上的增加,是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一个标志。
傅峥弘说,一项专利从申请到获得国家授权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今年上半年专利授权量,尤其是发明类授权量的增加,事实上和前两年的工作分不开。
财政资金增加对“专利”补助
傅峥弘说,近几年我市出台了很多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
“连续多年来,在市对县的党政领导责任制考核项目中,‘万人专利授权量’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各地都纷纷出台政策,对这项工作进行推动。
“财政资金对专利加大了补助力度。”傅峥弘告诉记者,对市区内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的,每项发明专利给予补助8000元;对市区内本年度获评市专利示范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对市区内本年度获评省专利示范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对本年度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这些补助标准与以往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有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19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67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分别是海正集团、爱仕达公司和吉利研究院;另外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验收。
专利权质押贷款启动
据傅峥弘介绍,2009年3月,市科技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联合下发了《台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这个办法的出台,旨在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也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另外一项举措。
“从此,台州市企业可以用质押专利权的办法申请贷款了。贷款额度可把专利权价值评估结果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傅峥弘也坦承,目前仅有一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成功获得了贷款。但是日后,随着企业专利质量提高,与银行的合作更加成熟,相信会有更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顺利融资。
有八成专利已实现产业化
据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均7成以上专利授权为企业获得,其中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中,已有85%得到了利用,参与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海正集团自2007年至今,已有70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且均为发明型专利。
海正集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骆红英告诉记者,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这项荣誉和相应财政资金补助,企业每年的专利授权量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等都有一定要求。
“就在上周,我们刚刚得到椒江区科技局下发的20多万元补助金。”骆红英说,每一个研发项目从申请专利到获得认可往往要经历好几年的考验。
2003年,该公司申请了降血糖药物“阿卡波糖”的专利,到2006年终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不久后,这种药物投入市场,反响良好,去年还获得了国家级优秀专利奖。
2006年,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试点期间,该公司建立了专门组织机构,积极培养专门专业人才。
通过试点,该公司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的开发,与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专利新产品,建立新产品企业标准,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建立专利技术研发中心。
2008年该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专利技术研发。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专利的运用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到2009年,该公司已经顺利通过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