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乘着初夏的凉风,记者来到泗淋洞港工业集聚区。
“这一块地已被一家企业相中,正在招拍挂;这块地也是……”车行至园区,泗淋乡党委委员吴春琴向我们介绍园区用地情况,规划3105亩的土地,已开发1887亩,其中工业用地1615亩。目前剩余的200多亩土地,其中108亩已有6家企业签订用地意向,另外105亩有30多家企业争着要。
“以前是招商,现在是选商。”泗淋乡党委书记金圣善说,金融危机过后,泗淋乡工业之所以再度扬帆,凭的还是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凸显的区位优势。
软环境更软
浙江沪鱼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洞港工业集聚区新入园企业,总投资4000万元,目前已投入1600万元,专业生产五金工具扳手,计划建设9条生产线,其中4条已于农历2月投产。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
总经理潘令昌之前在温岭泽国办公司,曾成功收购上海申裕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演绎了“小鱼吃大鱼”的故事。问起为什么选择落户泗淋,他说:“除了明显的区位优势,最关键的原因是干部的服务力度大。从开始接洽到最后投产,乡里干部一直在跟踪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高效的服务,来源于“工业强乡”的发展理念。对泗淋乡来说,发展工业不仅是分管领导及工办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乡干部都参与的一项工作。在“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中,发展工业被该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大讨论,人人有思考、个个出点子。
为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该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成立企业家协会,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注重园区的清洁卫生和安全自治。同时在软环境上求突破,完善园区全程办事代理点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挥代理点作用,实行一站式审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硬环境更硬
和潘令昌一样,不少选择到泗淋投资的人,都看中越来越突出的区位优势。建设中的74省道南延工程一旦贯通,泗淋到椒江只要15分钟。因此,泗淋特别受到椒江、黄岩、路桥一带企业家的关注。
永久铸造五金厂老总王道元一直在椒江办厂,去年,他在洞港工业集聚区拍得20亩地。目前厂房还在建设中,初期投资7000万元,主要生产五金冲件等精加工产品。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说起在泗淋落户,王道元显得比较兴奋,他说,要不是他“先下手为强”,现在想进来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随着区位优势的提升,泗淋乡的招商底气也越来越足。该乡规定,每引进一家企业,都要经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而每家企业落户,除正常协议外,还必须缴纳每亩5至10万元的土地保证金,等企业达产后再全额退回。
如此条件会不会吓跑企业?对此,金圣善充满信心地说:“目前跟我们接触过的企业有30多家,而我们剩下的土地只有105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中选优,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放大产出效应。”
做好“盘”字文章
洞港工业集聚区现有45家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正受困于“圈而不建”、亩产率不高等难题。记者采访得知,该乡正在全力破解这些难题。
“过去,泗淋工业刚刚起步,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乡里首先考虑的是招商。现在,我们必须强化选商的理念,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对‘三高’企业、‘低小散’企业坚决说不。”金圣善说。
思路一转气象新。据分管工业的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林建杰介绍,前几天,他们正在洽谈一个用地50亩的工业项目,主要是提取稀有金属,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另外,一个船配生产项目计划用地20亩,投产后,产值也有三四千万元。目前,这些企业的入园要求十分迫切,乡里正忙着做最后的调查。
对于圈而不建的企业,该乡已经开始调查摸底,下阶段将发放土地无偿收回通知书,以唤醒这些“沉睡”的土地,释放产能。同时,他们还将加大对企业税收的稽查力度,确保国税、地税正常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