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区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进行转型。近10年来,我区城市管理体制主要围绕城市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改进、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加强重视法制体系建设,大力解决“建管不分、条块分割”等问题。经过多年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我区城市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区镇(乡、街道、开发区)联动、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块抓条保、属地监管”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行政”的管理格局,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运作机制和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城市管理体制深化完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期间,如何保障我区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是摆在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面前的重要课题。无论多么周全的体制,随着环境的变化,总会出现体制缺陷,正是这种体制供给上的不足,使本已存在的机制制定与执行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需要充分挖掘机制建设的制度资源,进行体制创新;主观上,城市管理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运行体制。本人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加快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谈以下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建设文明城市必须实现城市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实现城市管理创新,拓展城市功能和空间也必须实现城市管理创新。在这样的要求下,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与转变,才能保障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树立“大城管”理念,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摒弃“重建设、轻管理”和“建设是硬道理、管理是软指标”的思想,树立“城市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的大城管理念,加强和改善城市的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全面提升城市科学管理的水平。将“综合管理”的思想观念运用于城市管理之中,形成城市管理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全民参与的综合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做到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为实现“三年学习主城,三年接轨主城,三年超越主城”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树立“立体化管理”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整合现有管理资源,对管理区域、管理对象实现空间上的全方位无缝隙覆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科学管理。在对临平城区执法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精细管理、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基础上,按照“立体化管理”的要求,变专门执法为综合执法,实现空间上的全面覆盖。前期通过对东湖中路的网格式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城区其他主要道路推广实施。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城市管理规划体系。现阶段,我区城市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养护、高水平执法、高效率管理、高质量服务”的要求,结合我区城市管理工作未来发展实际,需要尽快制定区级城市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如修编完善临平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等,通过发展规划,真正实现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四)树立“长效化管理”理念,完善城市管理保障机制。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个整洁、优美、高效、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完善城市管理保障机制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从思想认识、工作理念上再提高、再优化,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如在市政、绿化、保洁等养护管理上,推行管干分离、市场运作,通过加强监管考核,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
二、完善“大城管”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完善“大城管”体制、强化属地管理是“大城管”体制改革走向规范化的必经阶段。近两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大城管”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保证“大城管”体制改革各项制度真正落地,需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思想高度重视,确保执行力度。以16项城市管理制度为执行依据,以乡镇城管服务中心为执行核心,充分发挥乡镇城市管理人员的作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防止出现管理脱节等现象。区级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对各乡镇的业务指导、监管、协调、考核,确保制度贯彻到位,真正发挥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强化行业培训,完善全区考核。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质量,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同时,全面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考核职能,加快对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的考核进度,切实做到日常检查、每月例检、季度考评、年终总评。通过对全区镇乡、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及相关台账、制度等进行考核评比,力促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三)规范市场化运作,推进数字城管拓展。完善市场化运作方案,全面施行市政、绿化、环卫、保洁等管养工作市场化招投标,真正做到管理权与作业权相分离。进一步规范市场化招投标,提高市政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的工作实效。数字城管工作做到全区范围扩面,提质保量,在指导已覆盖乡镇做好常态运营的基础上,积极向其他组团中心镇和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进行拓展延伸,强化城市科技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争取3年内实现全区城市日常养护的全面市场化,数字城管在临平副城和组团中心镇区域的全覆盖。
三、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完善“三级”服务网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城市管理重心真正下移到社区层面,使社区成为管理现代城市的第三个重要层次。做好社区级城市管理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快社区职能转变,赋予城市管理功能。社区管理是我区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的第三个重要层次。赋予社区城市管理功能,需要理顺区、镇、社区三级层面的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层体系,以保证各层面职能部门的工作到位和不错位。同时,理顺社区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物业管理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服务性企业,它在小区开展业务是企业行为;社区具有法定服务、管理和指导职能,它代表居民对物业公司的工作给予支持、配合和监督,物业部门主动接受监督,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两者不能颠倒。参照杭州主城区、萧山等的做法,在每个社区设置1-2名城管联络员,专职负责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城管法规宣传,序化管理配合,市政、绿化、保洁监督检查,城管工作指导等,真正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全民参与、全面覆盖、全盘提升。
(二)顺应体制改革潮流,推动社区机制建设。以“大城管”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双向服务承诺制”、“双向公示制”、“民主评议和考核制”等制度,积极探索政府与社区互动的具体运作机制。建立社区评议乡镇和区级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政府职能部门主动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区政府每年开展一次社区评议乡镇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活动,由社区成员代表给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考核打分,评分结果列入政府部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单位、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社区自治管理,真正做到三级服务。规范完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清扫保洁、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四大职能,细化明确城管部门、街道与社区之间的工作范围与区域范围,确保社区城管工作精细化、常态化、专业化。建立健全社区环卫保洁、巡查监管、考评奖惩等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部门、街道、社区城管联动机制,区级有关部门确定专人联系社区城管,街道定期召开社区城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城管共驻共建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城管工作新格局。
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快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深化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机制,有利于建设精简、效能、法制政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