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晓英
【引子】
义乌的“富村现象”
随着市场、城市的快速发展,义乌出现了“富村现象”。以江东街道为例,街道下辖的6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的“钱包”里,已经存了7亿多元钱。
村集体经济薄弱,“穷村现象”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村级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义乌的富村,村集体钱多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村官”难过廉洁关,一样会影响凝聚力和战斗力。
【亮点】
“管村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江东街道下朱村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去年完成旧村改造后,下朱村的集体经济,从之前的100多万元骤增至4000多万元。
这笔巨款放在哪里?会不会被村干部私自挪用?村民是否知道村里的每一分钱花在哪里?
为把63个村的财务状况理得更清楚,近日江东街道出台了《关于加强村支出户、村级财务支付审批及其监审管理的若干意见》(老百姓称之为“管村婆”制度)。
江东街道纪工委副书记石秀君说,现在街道辖区村村都有一个“管村婆”,村里支出、收入的每一笔钱都要由“管村婆”经手。村里每一分钱花在什么地方,都要列出清单,并每月向村民公开。
其实,这个“管村婆”不是某个个人,而是街道农村财会代理中心,这里有一个工作团队。
账单精确到“分”
随时可查
“上期结存货币资金合计:50014562.13元;9月17日金景甫等人经手,老年协会发放中秋礼品款6726元;退回金光通建公厕押金9万元……”昨天下午,记者在张贴在下朱村办公楼宣传栏里的“10月村级财务收支公开明细表”上看到,该村10月共有12项支出,3项村集体收入,到上月还有5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每一项支出、收入都有时间及经手人的详细备注信息。
“村里花了多少钱,这些钱花在哪里,存折上还有多少钱,每个村民都一清二楚。”下朱村出纳金汝霖说。
不单是下朱村的财务公开透明,如果村民感兴趣,想了解隔壁村有多少钱,也可以到街道财务自助查询系统上查询。账目财务支出清单都精确到“分”。
石秀君说,一些村民很重视村财务公开明细表,每月中旬公布村财务收支明细表时,都会吸引村民细看,有的村民还将财务公开表用DV摄像机翻录下来。自从进行财务公开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村民到街道反映村干部乱花公款现象少了。
村出纳只有5000元“零花钱”
江东街道新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意见”严格控制备用金余额,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村限额3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限额5000元。每个村备用金申领不超过3次,超过3次需要提交书面申请报告。
“虽然村里有几千万元集体资金,可我这出纳口袋里最多只有5000元‘零花钱’。”金汝霖说,现在村里花每笔钱,他都要先打打“算盘”,万一这5000元钱花光了,还得向“管村婆”申请。申请超过3次,还得提交书面说明报告。
今后,村里一次性支付3000元以上的单笔业务款,不能再直接支付现金了。新的“村级财务管理意见”规定,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村支出业务单笔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要由街道农村财会代理中心与村财会人员通过银行支付,不准直接支取大额现金。
付一笔工程款
14人签字确认
在江东街道,村里的工程款支付,已从之前5名负责人确认签字增加到14人监审。“办理的手续会增加,但对我们来说也更放心。”金汝霖说。
以前,村里支付工程款,工程项目经办人提供合法票据和相关资料后,由村监理部门、村“两委”负责人等5个人审批。现在,一笔工程款支付审签人达14人,增加了代理中心审核、街道工程项目分管领导审签、街道主要领导人审签等环节,从而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前段时间,江东街道对21个行政村进行村财务督查审计,未发现一起较大财务违规现象。石秀君说,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保干部一个清白,还老百姓一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