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浙商追踪 浙商档案 浙商谋略 浙商传奇 巾帼风采 浙江商会 IT精英

杨澜专访义乌籍IT学者方兴东

作者: 时间:2006年11月09日 信息来源:浙江民营企业网
    方兴东,中国博客网创始人兼CEO。浙江义乌人,1996年开始从事IT研究、咨询和评论,出版过《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20部IT专著。他文笔张扬,争议也不少,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信息产业评论家之一。

    作为中国博客网的创始人兼CEO,方兴东是最早将博客概念引入中国的人。

    在几年前的中国网络浪潮中,他的身份更多是一名观察者和评论员。现在,他已经准备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日前,这位义乌籍IT学者方兴东接受了《杨澜访谈录》的专访。角色转变如何调整

    杨澜(以下简称“杨”):你好,方先生,感谢你接受我们的访问。这种角色的转变有没有带来某种不适应?

    方兴东(以下简称“方”):我自己感觉挺自然的。当然,前两天见到丁磊,他一见我就说:哎,你现在也当CEO了吧?想当年,你老是指点他们,老是批评他们。现在你也知道CEO这个滋味了?确实,我觉得就是说,肯定会有一些变化。

    杨:最大变化是不随便骂人了?

    方:对,以前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你首先要考虑到投资啊,员工啊,合作伙伴等。

    杨:在所谓第一次中国网络浪潮时,你发出过很多评论。当时你有没有预见到那次泡沫的破灭?

    方:降到那样的程度,我肯定会感到意外,但是我觉得潮流本身是比较正常的,下跌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问题,不是互联网的问题。当时整个股市都在下跌,包括电信股,实际上它的股民的损失远远高于互联网的股民。但是因为互联网是股市里最活跃的,所以大家都把股市下跌归罪于互联网。这肯定不是我能把握的。一天打200多个电话

    杨:但是当时你没有清醒地指出这些网络,特别是一大批门户网站的营运能力吗?

    方:因为当时(1999年),中国网民大概也就100万左右,所以我觉得网络在中国确实只是一个概念。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看出来,这次比如说像盛大、腾讯、百度这几个公司,基本上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在网络最低潮的时候起来的,所以互联网产业本身的活力并没有因为泡沫破灭而损坏。互联网本身这十年来一直在很健康地向前发展,而资本市场的涨涨跌跌,咱们肯定是把握不了的。

    杨:我听出来了,你是死不悔改的那种人。那么,当那个泡沫破灭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方:泡沫破灭的时候,我主要在做互联网实验室,做互联网的研究和咨询。实验室是1999年互联网浪潮最高涨的时候创办的,高的时候曾经到七八十个人,接下来就是从七八十个人降到五六十个人,降到四五十个人,再降到三四十个。到2003年的时候,大概不到20个人了。

    杨:据说你曾经一天打了200多个电话。有这事吗?

    方:对。到了2000年底的时候,我们投资者的钱也不进来了,账上没有钱了,我们开会讨论以后,说还是关掉最好。我当天一个下午打了从国内的、新加坡的、韩国的无数个电话。最后谈下来两个项目,成功率大概是1%~2%。博客从叫板微软开始

    方:我为什么要做博客呢?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当时我在新浪、搜狐发了一篇文章,叫《向微软投降》,是一篇讽刺性的文章。

    杨:反讽,对吗?

    方:对。结果就是,大概过了两个小时以后,这篇文章就消失了,因为当时是互联网最低潮的时候,网站都需要赢利,而微软是一个很重要的广告客户,所以微软一提出以广告作为条件,网站就把我的文章拿掉了。那个时候我就想,实在不行,我自己做一个网站,起码我的文章不会被别人拿掉。这个时候,我一个朋友给我介绍博客……

    杨:中国最早的200个博客是你自己靠嘴皮子拉来的是吗?

    方:对。因为我觉得博客这东西容易被误解: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写东西,那不就天下大乱了吗?所以概念的启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把给自己认识的、名气比较大的人一个个打电话,说博客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人一听:这东西是好东西。当时要让他们博客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就说,只要你们同意,我来帮你们上传。所以我前期的网站做起来之后,就是我自己一个人每天以他们的名义发他们的文章。我记得第一天大概有十来个人看我的网站,到第二天以后,发现变成了二十多个人。我每天看到这个数字不断增长,大概半年以后,基本上每天有几千人看了,而且圈子里大家也都比较认同了。这样,就慢慢起动起来。

    杨:为什么不能用BBS、贴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做博客?

    方:如果从表达意见这一点来说,博客跟BBS和贴吧是一样的,它们最大的不同是,博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就是说,BBS相当于生产队,是集体劳动,围绕一个话题,大家都可以讨论,博客是包产到户,各人种各人的地。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虽然地是一样的,但是生产力的组织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曾是干农活的好手

    杨:在你小时候,刻苦用功的时候,做学术是不是还是你当时的一个理想?

    方: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吧,因为我一直在农村嘛。我也喜欢文学。

    杨:你家真是在农村?

    方:对。我干农活也是非常不错的。我1994年研究生毕业之前,每个暑假都要回去干农活。我干农活在我们村很有名。

    杨:那小时候读书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呢?

    方:对。因为我们家有三个小孩,都靠我爸我妈种田养活。后来我妈去做缝纫,加班加点地干。我们三个人读书的钱就是靠她在缝纫机上挣出来的。

    杨:那要培养你上大学一定是非常难得的事了?

    方:是比较难得。不过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读书也没什么特别。我好像没拿过第一,但也不会太差。包括上大学也是。当时的我,在1987年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刚好是考大学之前,所以我当时报考志愿就报了一个西安交大。一度成为文学青年

    方:当时我非常敏感,非常自卑,这种心态跟孙道平那种心态是非常一致的。所以我一到学校文学社当社长,就请路遥去当顾问。

    杨:那像一个文学青年。

    方:我一直是文学青年。我当过学校诗社的社长、文学社的社长、影视协会的会长,在做IT之前我的主要经历就是文学。我自己还出过诗集。

    杨:一边在学着高压线,一边在出诗集,是吧?

    方:对,一直有点不务正业。我自己开玩笑说,从上大学开始,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来自于不务正业,所有的不快乐好像都来自于专业。质疑博客赢利模式

    杨:我知道你最近得到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现在正是前景觉得非常乐观的时候,但是也有人怀疑博客的赢利模式。

    方:对。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确实会有很多的困惑。但是,我们在博客这一块上做了三年,研究了三年,全球发展跟踪了三年,我们肯定要给投资者拿出一个非常清晰明了的答案出来,他们才会把这1000万美元交给我们。我们主要有三块收入,一个是网络广告,因为流量非常得高,而且博客越来越有针对性,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五六万个汽车博客,那么汽车的广告打进去肯定效果会非常好。

    杨:广告现在是最大的一块,是吗?

    方:对,目前是最大一块。第二块是跟手机、无线结合的。在博客这个领域里,手机是一个最好的服务终端,因为你一天接的电话、收的短信、拍的照片,基本上可以把你一天的工作、生活信息都整理起来,所以无线这块肯定是一个大的突破口。这块我们的收入也不错。另外一块,就是怎样围绕用户来做。开博客不需要交钱,但是开博客以后,会产生各种活动,我们要设立一个平台,相当于我们是一个网络世界的房地产商,每个博客是一个业主,我们会提供各种终端服务让他们选择。这几个模式在全球的很多博客网上都已经有很好的成功案例了。所以模式本身不是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样让这个博客从少数人的爱好变成一个主流大众开始使用的东西?

    杨:让每个人都开一个博客,这野心不小。

    方:我相信博客会比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更加普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机会。

    杨:据说有一次,你手下的一位副总跟你说你赢利了,然后你跟他说,这个时候赢利是不对的。

    方:对于这么好的一个形势,你要追求盈利,肯定是不对的,还是应该尽快地发展。因为博客刚刚开始,你现在暂时领先了,并不能代表未来你能领先。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最大程度地发展,把距离拉开,把竞争优势拉开。等到这个市场真正成熟的时候,你才能坐稳第一的位子。

  • 159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