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冬种的季节。如同田间地头的轮回,湖州正处于走过“十一五”进入“十二五”的临界线上。
五年来,湖州呈现给世人的姿态始终如一:抚着厚重的文化长卷,沐浴诱人的文明光环,一座城市,唱响“又好又快发展”的口号,澎湃着感人的激情,前行不止。
如果说,我市的现代化进程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接力赛,那么“十一五”时期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段赛程。
拿出慢镜头捕捉五年来它的步伐,我们可以发现,湖州发展中的科学因子益加放大、统筹发展的声音更加响亮、更多成果惠及更多的人……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赛点,定会在我们所有人的脑海里回荡,铭刻永久。
数字公告
也许数字是抽象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见证了全市上下的拼搏和努力。
据统计,2005年至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639.4亿元增加到1101.8亿元,年均增长12.1%;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070.8亿元增加到2198.1亿元,年均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2396亿元,年均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74.2亿元、39.7亿元增加到146.7亿元、80.1亿元,年均增长18.5%和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5375元、7288元增加到23280元、11745元,年均增长10.4%和9.2%,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为1.98∶1。
从五年平均增速来看,GDP、人均GDP(按常住人口测算)、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五个主要经济指标,我市分别高于全省0.2、0.7、0.6、2.2、6.7个百分点,呈现全面快于全省平均的态势。
更多的荣誉,在这五年里诞生、沉淀、闪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荣誉称号……一张张金名片,是对湖州这五年飞速发展的最好注脚。
五年回眸
NO.1 树立新的发展坐标
核心提要:现代化生态型滨湖
大城市
如果说要挑选五年来湖州的一个代名词,“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这一词无疑算得上一个。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湖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市委在深刻分析湖州发展趋势、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目标。
“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是一个系统构成,是在不同层面上的发展指向。“现代化”指的是湖州社会进步的水平,“生态型”指的是湖州呈现的特色形态,“滨湖”指的是湖州的空间地理位置,“大城市”指的是湖州的发展规模。四个指向整体构成了湖州强健的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