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危机是一次大考,考验的不仅仅是抵抗力,更是勇气和智慧。
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科学决策,作出了“有危更有机”的科学判断,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始终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举措来抓,一系列点睛之笔依次而出。
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来自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在“百名领导联系服务百家企业、百个项目”和“千名干部助千企”等活动中,他们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多种形式的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在严峻经济形势下破难题、度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感动于这样一种声音,他们来自湖州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等102家企业,联手发出《坚定信心促发展,增强责任保就业》的倡议书,向社会作出承诺,努力确保职工就业,做到企业不裁员、一线员工不减薪……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这次应对挑战中率先胜出。”一种共鸣、一种氛围、一种势能,迅速在全市集聚形成。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以攻为守”的湖商版本:金洲管道与中海油公司合作,抢占高端市场;振兴阿祥集团在危机面前果断投资,进军装备制造领域;栋梁新材不断推进产品创新,经营业绩逆势而上……
当“崛起”遭遇“冲击”,恰是弯道超越、实现转机的好时机。统计数字表明:继2008年我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后,2009年3月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一月好于一月,增幅处于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
湖州经济画出了一道从“高台跳水”到回升向好的“V”形曲线。
NO.3 民生为本的理念更加凸显
核心提要:共享发展成果
上周六,湖州良友学校50名二年级学生在志愿者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吴兴区织里镇的中国童装城,免费挑选冬衣。这个冬天,通过全市“温暖童心、奉献爱心”的活动,将有1200名农民工子女穿上免费冬衣。
“衣暖,心暖,再冷的天,也不怕了!”孩子们说。
如同“暖衣工程”一样,五年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蛋糕”分配结构也在明显调整,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近两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增量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在全省率先实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城乡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看病就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企业社会保险全覆盖和“五费合征”,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基本解决城镇人均18平方米以下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改造困难群众危房7615户……与一笔笔“真金白银”支出相伴的, 是一幅幅更加美丽的民生画卷。
创业就业、百姓增收、社会保障、教育提升、全民健康、文化繁荣、环境优化、平安创建“八大工程”,让改善民生的步伐更坚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一系列行动计划,让改善民生的进程更加速;每年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一系列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改善民生的效果更显现……
在省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中,我市民生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这个第一,弥足珍贵;这个第一,揭示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个第一,让所有湖州人更加幸福和快乐。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即将挥别的“十一五”所呈现的美丽姿态,定成永恒记忆;继往开来的“十二五”所勾画的宏伟蓝图,必是更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