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海战术”到“口碑营销”:文化是最好的制度,口碑是最大的品牌
何林福是台州一家小企业的老板。每逢周五下午,他都会到泰隆银行台州经济开发区支行活动室打乒乓球,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他不仅是这个支行的老客户,也是支行的“编外客户经理”:这几年,他先后介绍了六七十位朋友或上、下游合作伙伴到泰隆银行贷款,理由就是“泰隆服务好”。
2008年8月开业的泰隆银行杭州分行,去年底的客户数还不足2000户,到今年7月已攀升至3400户。分行行长郑君京说,开始阶段的营销是靠“人海战术”,每天组织大批客户经理出去找客户、做调查,如今银行口碑做出来了,客户介绍的客户越来越多了。
王钧认为,金融说复杂也复杂,要用很多数理模型、工具来分析,说朴素也朴素,因为金融是对人的服务,最终要回归“人情味”。一般而言,谁会为了借一次钱不还,把自己的名誉毁掉?基于这样的判断,多年来泰隆银行一直大胆推行无须抵押的信用保证贷款,目前全行此类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高达91.3%。
这种“人情味”,既让泰隆银行的客户经理们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又让他们乐在其中。在银行内部,既有“不许拿客户一针一线”等“双十禁令”,也有运动会、歌唱比赛以及覆盖各个层面的员工培训活动,令人忙碌而又充实。
“17年来,泰隆走的是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要确保这种模式不走样,必须建立一支高度认同泰隆文化的团队。”近几年来,王钧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属于泰隆银行的“人才蓄水池”。今年6月,泰隆银行正式在杭州开办“泰隆学院”。7月,泰隆银行宣布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组建“小企业金融研究基地”,共同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理论研究。
27岁的黄叶明原本从事泰隆银行总行办公室行政工作,今年初主动要求换岗到支行从事农村地区营销工作。“这是个光荣的事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好的银行服务。”尽管说话时还带些腼腆,但他的脸上朝气蓬勃,自信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