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的买家,还起价来还真是厉害。一套总价30万元的小房子,一开口也能还个10万8万元的。有的买家更不诚心,房子还没看到就先还起价来了。”最近,市区中介机构的一些业务员纷纷抱怨说,楼市降价在给购房者带来利好的同时,也扰乱了一部分购房者的心态。近期以来,“见房就砍,砍了却不要”的现象在二手房市场上时有发生。
市民小施在市区江南现代城有套三室两厅的二手房,建筑面积116平方米,车库25平方米,挂牌价88万元。房子是精装修的,小施住进去还不到5年。上周末,房子在中介挂出后,小施当天就接到了经纪人的电话,说有一兰溪客户想看看。放下电话后,小施立马就请假从江北的单位赶到江南。兰溪客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看了房子。看得出来,他对房子还是挺满意的。然而,在双方洽谈阶段,兰溪客户一开口就要求小施便宜8万元,还说什么“把零头抹抹掉”。小施一听这话哭笑不得:“8万元的差价也能算是零头吗?”最终双方因为价格谈不拢,这笔生意没有成交。
最近小李也遭遇了这样的“砍价高手”。小李的这套房子在江北老城区,60平方米,全装修,挂牌价35万元,留3万元还价余地。由于房子的总价低,学区好,周边配套成熟,小李没少接到中介打来的看房电话。然而,看房客来了好几拨,个个还价都挺“狠”,少的还价5万元,多的甚至还价10万元。一气之下,小李决定房子暂时不卖了。
据中介经纪人介绍,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小部分“非诚意买家”。这些买家就是专门砍低价的看房客。前不久,城北某排屋楼盘抛出一套急售房,面积250平方米左右的多联排屋,总价220万元,低于市场价至少30万元。有名看房客到现场看过该房后,对中介业务员说,既然业主急着抛售,干脆180万元,立马付钱。业务员心里清楚,遇到这类杀价狠的购房者,要想成交并不容易。特别是有些看房客还价幅度很大,经纪人好不容易做通房东的工作,等到房东放低底线,他们却不肯签合同了,而且又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房东再次作出让步。房东不愿再降价,交易只有告吹。结果经纪人辛辛苦苦空忙一场。
经过近3个月的政策消化,近期楼市看房量回升,政策调控的第一波影响似乎初步告一段落。但目前市场成交量依然在谷底盘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看房客虽然不多,但还有不少客户等着买房。一旦发现在同类地段中有比新开楼盘的单价便宜1000元/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的二手房,这类客户还是很愿意出手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看房意向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客户会在下单时“卡壳”。他们在签合同时突然改变主意,并跟房东讨价还价,最终导致交易泡汤。这种临时变卦的现象近期明显增多。究其原因,还是购房者的心态。现在频频出现在中介门店的,除了不少“摸行情”的客户之外,“不诚心”的购房者也占了相当一部分。
市区中加房产中介李昌表示,任何时候,楼市都处于博弈状态,无非看买卖双方谁占优势。市场向上时,卖方“跳价风”盛行,市场向下时,买方“砍价风”流行。处于弱势的一方,要么接受价格成交,要么不买或捂着。该人士认为,购房者加大还价幅度的方式虽然可行,但不宜过度,盲目还价不利于成交。购房者还应尊重市场上客观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规律。
文/图 戴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