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 经典案例 企业文化 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 领导艺术 信息化 管理茶座

ERP现代商务运作管理的挑战

作者: 时间:2020年05月12日 信息来源:

   ERP现代商务运作管理的挑战

 
  身处上述文字描述的这样一个商务运作时代,传统的运作管理必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所谓“传统的运作管理”,是指以职能为中心的、完全手工或半手工半自动的管理方式,这样的运作管理方式在现代商务运作的环境中最致命的弱点体现在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各类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各个职能之间的协调性三个方面。
 
  可以想象,在完全手工或是半手工状态下,企业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的复杂程度是十分有限的,手工状态下,每个人可能能够在几十、上百种物料、产品、设备的运作规模下应付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订单等各式各类的事务,但当物料、产品的种类、供应商和客户的数量、生产单元等变量的数目超过手工、半手工处理能力极限时,运作管理只能是粗放型的,这必然以牺牲计划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品种上的细度为代价。
 
  计划只能按照产品组、按照周或月、按照车间来编制,根本无法针对每一种物料和每一 台设备来编制小时计划。在对有关执行情况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反馈方面,手工的或半手工的统计、汇总、核对根本无法做到实时,信息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很多数据可能要到每周、每月结束若干天后方能提供給管理者。以职能为中心,不同职能部门的信息缺乏一-致性, 因此很难在计划、行动和考核上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以上困难给商务运作的效果和效率造成的弊害主要表现在:
 
  --超量库存积压和经常性缺料的双重压力--
 
  物料和生产计划的理想境界是在需要的时候采购或生产需要的品种和数量。传统方式无法有效应对现代商务运作的复杂局面,某些物料库存超量积压,而另外一些物料却出现缺货的两难境地就会是一种必然结果。 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超量占用,降低资金周转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更可怕的是因物料和产品长期积压、呆滞而引起的变质、淘汰、报废等直接损失,还需为庞大的库存物质支付本不该产生的存储费用。
 
  短缺的物料不仅可能拖延向客户交付产品的期限,而且会造成生产的不正常停顿和交替,这严重影响生产的效率,并成为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物料短缺往往还意味着经常性的紧急采购和快运,这也会大大增加采购成本。
 
  --在产品个性化和交付时间方面竞争力低下--
 
  个性化的产品意味着产品配置的灵活性、物料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这些变量交织在一起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计划和执行过程的支持,以便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同时,尽量优化物料采购和生产安排,尽量缩短订货提前期,准确估计和有效实现交付承诺。在传统方式最适宜的大量重复生产类型的情况下进行备货式生产,根本不可能兼顾数量如此庞大的系统变量以及快速、细致的计划和执行支持。
 
  由于产品品种数量的限制,经常会因为无法满足客户的产品配置需求而失去订单;粗放型的计划和执行系统,需要更长的安全提前量作为实现承诺的保障,这也会造成客户订单的流失;如果减少安全提前量,又会增加延期交付的风险,增加企业履行赔偿义务的成本,损害企业的信誉。因此,传统方式在产品个性化和交付时间两个方面的权衡中,不可避免地会做出某一个方 面甚至两个方面的牺牲,无法全身而进,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在现代商务角逐中的竞争力。
 
  --从需求管理到产品开发和供应的严重脱节--
 
  在更为完整的现代商务场景中,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产品的改良和创新、供应能力的管理、配送和服务体系的完善、资金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资本获利能力的提升以及经营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等职能活动都需要各个部门基于-致的数据信息协调地计划和落实,这一点在传统的方式中是无法实现的。这和汽车不能飞行的道理有些类似,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原理都体现了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的意图,而希望这样的一种结构能够飞翔是不现实的。
 
  职能导向的管理方式以部门各自的职能为基本视野,在单个部的范围内各自进行数据的定义、处理和存储,考虑事务处理的程序和方法,这样的机构只能适应品种单- 、需求大众化、市场稳定的经营环境。
 
  在现代商务大背景下的企业,不但系统变量数目庞大,计划和执行深度细化,而且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对执行过程实行控制,对各部门们间的活动进行协调,传统方式因其不具备跨部门协同运作的机制,根本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不同职能之间会出现数据上的冲突,故不可能形成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
 
  文章摘抄于:《ERP系统原理及企业建模精华》 作者:王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