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信息来源:
ERP在中国一曲折的发展和普及时代的到来
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I 中文含义是制造资源计划)软件以来,MRP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
回顾ERP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1阶段:启蒙期
这一阶段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点是“洋为中用”,软件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所弓|进的MRP I系统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当时,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很多。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I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工软件。
作为先驱者,它们开始了实施应用MRPI的尝试。当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对于如何应用MRPI作为一个竞争的工具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MRPI的原理、实施应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逻辑都缺乏了解,更没有经验。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对MRP I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当时只是将MRPI看作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实施应用MRPI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估计和思想准备。
当时,软件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所弓|进的国外软件系统大多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的、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投资巨大,系统性能提升困难。而且没有完成软件的汉化工作,又缺少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MRPI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
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以及当初的期望相去甚远。因此也引发了对于MRPI的许多甚至是很尖锐的批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企业作为先驱者,启动了MRP/ERPI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文章摘抄于:《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第2版)》 作 者:周玉清,刘伯莹,周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