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迪克?沃森离开IBM之后,弗兰克?克里是小沃森培养的IBM接班人,但是意外的心脏病发作使小沃森在1971年年仅57岁时候提前辞去总裁职务,打乱了他的接班人培养计划。时任公司首席副总裁、成功领导IBM公司大型机360系统项目的里尔森58岁,距离60岁退休还有18个月的时间,接任了小沃森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职务。小沃森仍然担任IBM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到1979年。
里尔森哈佛大学毕业,1935年加入IBM做推销员。里尔森制定出IBM的领导退休制度,并且在1973年,他18个月任期届满后主动辞职,把职位交给了弗兰克?克里。弗兰克?克里是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出身,担任IBM总裁和董事长到1981年。接替弗兰克?克里的是约翰?欧佩尔,在他的任期内,IBM推出了个人电脑,并且对外开放技术标准,催生了一个IBM的 PC兼容机产业。
1986年艾克斯接任IBM总裁和董事长。艾克斯任内,IBM受到了其开放技术标准所催生的兼容机企业的围剿,面临危机。1987年IBM重走“封闭技术标准”路线,推出IBM PS/2电脑应对兼容机,结果遭遇惨败。1993年艾克斯提出辞职,危机中的IBM首次从公司外部也是IT行业外部请来了郭士纳。
郭士纳1942年出生于纽约,1963年获达特茅斯学院工程技术学士学位,1965年获哈佛商学院MBA学位。1993年4月,郭士纳就任IBM董事长兼CEO。就职IBM之前,郭士纳的从业领域是战略咨询(麦肯锡)、旅游服务与信用卡(美国运通)和食品烟草(RJR纳贝斯克),全无IT行业经验。
经过与200家IBM重要客户的接触和对IBM问题的深入调查,郭士纳否决了此前艾克斯提出的把IBM分解为几家小公司的方案,并改变了IBM的业务模式,使其经营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提供服务。1995年IBM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莲花软件公司,成功进入企业服务市场。两届任期之后,2002年,功成名就的郭士纳又从IBM内部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
彭明盛1972年从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IBM,从销售员做起。1994年彭明盛到IBM全球服务部门的前身——IBM的外包业务子公司ISSC(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担任负责人。全球服务业务的成功使彭明盛登上IBM总裁、CEO和董事长的宝座,也使IBM的业务成长不再依赖自身的硬件制造。2004年IBM把其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整体卖给了联想,这使联想当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生产商,但却只使IBM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911亿美元)比2004年减少了5.6%。2008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继续存在,但IBM的收益依然保持稳定上升。
纵观百年,完全是职业经理人缔造了IBM的辉煌历史。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外部有效的投资者保护环境之外,以下三个内部因素也有重要作用。一是IBM起源于金融家弗林特主导下的多家企业合并,成立伊始股权就十分分散,没有人能够完全凭借股权主导公司,只有靠实际领导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才能站得住。二是沃森父子及后续经理人都一直恪守“尊重员工、为客户服务和创造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原则。三是除老沃森和郭士纳之外,历任CEO都是从业务员做起,经过内部培养而成长起来的,这使IBM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我成长的组织惯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