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正在实施“三港三城”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还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为深入实施“三港三城”战略,并从县域发展迈向区域发展,2009年1月,县十一届三次党代会,在号召坚定不移地实施“三港三城”战略的同时,又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作为一个新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它的依据、内涵是什么?与近年正在实施的“三港三城”战略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本文从理论上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依据
把三门湾地区定位为“次经济圈”,以“次经济圈”为目标来建设,其客观依据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空间依据。三门湾区域地处浙东沿海,拥有6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有着丰富的土地和港口等滨海资源,又是淡水下游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强,是理想的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如今,随着两岸人民的不断围垦,三门湾自蛇盘半岛以内约20公里长的海域已变为内港,而且跨港大桥即将建立,两岸有望逐步连为一体;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三门湾地区不仅内陆区块有高速公路、铁路,而且沿海区块也即将有高速公路贯境而过,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二)时代依据。从本质上说,经济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都非常重视区域间的协作、互动,可以说到处都在打造经济圈。经济区域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区块联动,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造更大的中心城市;规模大、力量强,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实践依据。近年来,我县实施“三港三城”战略,将“三港”地区作为开发重心、将“三城”作为建设重点,初步迎来了滨海经济新时代,不少同志认为三门县有望成为台州市北部的“增长极”。“增长极”可以说就是经济“高地”的代名词。“三港三城”战略实际上就是按照经济区域的要求,将三门湾南翼滨海地区打造成产业和城镇发展带。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虽然是刚提出,但它是来之于“三港三城”战略实践的启示,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四)现实依据。三门湾区域南北两翼在地缘上是相互连接,文化上也相通。在历史上曾是同一行政区,三门县和象山县是从宁海县分出来的。可目前,三门湾区域的南北两翼在行政上分别属于宁波市和台州市两行政区,再加上三门湾上至今没有大桥,仍处于分割状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消除南北两翼分割状态,能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三门湾两岸人民的迫切要求。
二、“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目标和重点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是一个定位战略,要把握其内涵,主要应明确其目标和重点。
(一)“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目标。“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对三门湾地区进行定位,即把三门湾地区确定为“次经济圈”,这个定位就是目标。把三门湾地区确定为次经济圈,它又包含三个层面的定位:一是赋予三门湾地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地位。“三门湾”,是特定的海湾名,“圈”,是指圈域,即区域。“三门湾圈域”,包括南北两翼,南翼是三门县全境,北翼属宁海县、象山县,宁海县两面有海湾,象山县三面是海,严格地说是宁海县、象山县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三门湾南北两翼分别属于宁波市和台州市,是边缘地区,三门湾成了分界线,现在要把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二是明确区域的经济属性。“经济圈”就是经济区域,是在经济上发展得较好而又紧密联系的区域,称得上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上与周边地区相比总要好一点,内部联系也要紧密一点,形象地说它与周边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上是紧密联系而又相对隆起的“高地”。三是明确三门湾经济圈的档次。“次”是表示档次的程度,与大的经济圈相比较而言,指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低一点和范围相对小一点,“次经济圈”在发展程度上就是“次经济高地”,具体地说它是浙东沿海宁波市与台州市之间的“次经济高地”,或者叫“次增长极”。现在,三门湾北翼地区的宁海、象山两县,在经济上虽发展得比较好,都是百强县,但其重心在北部象山港地区,而南部三门湾畔地区是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南翼地区的三门县是浙江省相对欠发达之县。可以说环三门湾地区在经济上是低洼之地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就是要把经济低洼之地区变成经济隆起之地带,即“次经济圈”,这个目标不是低而是很高的。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是为三门湾地区、也是为三门县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既有高度又很鲜明的形象化目标。
(二)“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重点。“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第二层含义是建设。“打造”,在这里是建设的意思,就是以“次经济圈”为目标来建设三门湾地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主有次、有重点和非重点。建设如何进行呢?必须抓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战略是大政策。从现代经济圈看,它是有“心”有“腹”而有机统一的经济区域。“心”,即重心、中心,是指现代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心区域和中心城市;“心”相对“腹”来说就是重点。区域重心是由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决定的,是发展的前提;中心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主要载体,而且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内外联系的主要节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打造经济圈首先要明确其重心地区和中心城市,这是重中之重。那么,联系三门湾地区的实际,“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区域重心在哪里?中心城市又如何布点呢?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区域重心,从总体上说是明确的。“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在区域上就是以三门湾为轴心,是把三门湾滨海地区作为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环三门湾滨海地区。但三门湾滨海地区有南北两翼,是一个漫长的海岸带,其本身又需要有一个重心,这个重心在哪里?依据三门湾滨海地区的实际,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内湾滨海地区和外湾滨海地区。内湾滨海地区,随着两岸人民的不断围垦和跨湾大桥的即将建造,有望逐步连为一体,又是枢纽地区,应成为区域的重心之重心。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区域重心有两个层次,即一般的重心地区和重心之重心地区。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中心城市,应与区域重心相对应。依据三门湾滨海地区由南北两翼构成和内湾滨海地区是重心之重心的这一客观实际,三门湾滨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布点应由内湾滨海地区为主,由多个中心城市组成。在三门湾南翼地区的三门县,应以现在的滨海新城(包括老城区)和华东电力城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优并使二者尽可能连起来,成为规模较大的带状城市,同时进一步做大做优沿海工业城。
三、“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在三门县域的地位和作用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首先是我们三门县提出的,它在三门县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与“三港三城”战略又是什么关系?这又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明确的现实问题。
(一)“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在三门县域的地位。从横向(跳出县域)看,“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谋划的对象是整个三门湾圈域,包括三门湾地区的南翼和北翼,而“三港三城”战略谋划的对象是三门湾南翼地区的三门县,是它的一部分。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是全局性战略,而“三港三城”战略是局部性战略。局部性战略要服从全局性战略,在生产力和城镇的布局上,要合乎全局性战略的要求,要有利于一体化;而全局性战略要以局部性战略为基础,离开局部性战略,全局性战略就为失去具体内容。具体地说,“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要求把三门湾南、北两翼滨海地区作为重心加以发展,“三港三城”战略就是把三门湾南翼滨海地区作为重心进行发展,二者是统一的。因此,三港三城”战略是“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在三门湾南翼地区三门县的具体化。
从纵向看,“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时间,应该比“三港三城”战略更长。“三港三城”战略的实施虽有几年,但还只是初期阶段。滨海新城,即县城关镇,第一步是东扩西拓,已基本完成,还需要丰满;第二步是围垦晏站涂,开辟滨海新城区,才刚开始。华东电力城,健跳镇建成区与六敖镇建成区还没有连在一起。沿海工业城,也仅开了个头。沿海工业城,应该包括浦坝港的南北两翼,随着浦坝港大桥的建造,最理想的是围垦浦坝港(早在八十年代,就有详细的规划),使南北两岸连为一体,建设更大规模的沿海工业城,或者叫浦坝城,就会变成现实。因此,单从“建设三城”看,“三港三城”战略至少还需要实施很多时间。再往后,随着“三港三城”战略的顺利实施,滨海新城和华东电力城差不多连在一起,“三城”将变为“两城”就成为可能,甚至变为“一城”,滨海地区也由城市带变成带状城市,与之相应的“三港三城”战略也将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一翼两城”时代,甚至是“一翼一城”时代,到这时可以讲是三门真正崛起的时代,在这时三门湾南北两翼也将连得更加紧密,三门湾次经济圈也将真正形成。
(二)“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在三门县域的作用。首先,“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能有力地推进三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也是对“三港三城”战略的提升。“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实施,把三门湾南、北两翼在经济上联为一体,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使它们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就是提升。这种提升在三门湾南翼的体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升了三门湾内湾滨海地区的区位。三门湾原是两大行政区的分界线,南、北两翼因之是边缘地区,现在要把三门湾南、北两翼联为一体,这就使内湾滨海地区,在三门县特别是滨海新城区的花鼓漫半岛,还有蛇蟠半岛和六敖等地,由原来的边缘地区变成中心地区。二是优化了发展环境。三门湾南、北两翼滨海地区,由于是边缘地区,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必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而使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也将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三是为融入宁波都市圈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与宁波地区两兄弟县密切联系,不仅能起到互动作用,也为融入宁波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如果说“三港三城”战略是为发展产业、引进外资打造了三大平台,“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将使三大平台,尤其是使滨海新城和华东电力城这两大平台变得更优更大,必将对三门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我们增强对“三港三城”战略实施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是定位战略,主要是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三港三城”战略是重点战略,主要是明确发展的基本路径,它们在三门湾南翼地区三门县是统一的。所谓跨县域发展,关键是要发展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跨县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中心城镇,这都是“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和“三港三城”战略所要求的。因此,在当前,实施“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就要坚定不移的实施“三港三城”战略,这是“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客观要求。
总之,“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是既立足于三门湾地区的实际,又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三门湾、打造浙东沿海次增长极”的重大发展战略。在三门湾南翼地区,它不但是以“三港三城”战略为基础,而且是对“三港三城”战略的提升,是将工业化从中期推向后期的重大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三港三城”战略和“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三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三门湾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