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份有关‘义乌试点’的材料特别重要,因为要转交给不同的领导和部门,所以要慎之又慎。”昨天中午,刚参加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预备会议的周晓光,从北京人民大会堂赶回代表团驻地就紧张投入工作。从3月2日抵京至今,作为浙江代表团的“明星代表”,周晓光几乎没空过,整理议案建议、接待媒体采访、与各界代表交流,每天都忙到深夜。几天来,她向外界提及最多的,还是“义乌试点”。
“目前义乌在先行先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但‘义乌试点’毕竟是改革的新生事物,牵涉面极广,很多政策的争取和落地仍任重道远。”周晓光说,义乌市委市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参加本届全国“两会”之前,义乌有关部门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义乌试点”的深入实施,搜集整理了一系列建议和要求,希望她能够通过全国“两会”,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转达义乌人民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周晓光将转交的这份关于推进“义乌试点”深入实施的材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呼吁尽快确立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关配套监管政策。小商品贸易具有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等特点,不同于一般贸易。因此急需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尽快形成一套“管得住、通得快”的贸易便利化监管和服务体系。
二是呼吁在义乌实施金融、国土等专项改革,强化“义乌试点”保障措施。义乌地方经济、民间金融活跃,金融生态环境较好,但体系尚不完善,结构不够合理,金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加快金融改革试验,这样既能更好地为“义乌试点”服务,又能为探索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义乌经济发展迅速,但土地资源紧缺。因此急需在义乌开展国土专项改革试验,着力构建与“义乌试点”相适应的用地保障机制、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和耕地保护机制。
三是呼吁加快建设义乌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国务院批复的“义乌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的任务,在贸易领域建立专门产业集聚区在全国尚无先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赋予义乌与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相适应的改革和管理权限。比如:支持义乌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条件成熟后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功能完备的“义乌港”;在完善监测体系的前提下,允许国内外资金自由往来。
“这些要求和建议,充满了民间智慧和渴求,也承载着200多万义乌人民的殷切期望。”周晓光表示,参会期间,她会把握一切机会,千方百计将这份“沉甸甸”的材料转交上去,推进“义乌试点”更快更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