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每天都有大量的莴苣笋,甜包、兰包等包心菜,还有大白菜、芹菜等蔬菜,销售到湖州、南浔、苏州等地市场,都是我联系的。”昨天,吴兴区织里镇杨溇村朱发林说,他今年67岁了,现在还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感到非常开心。
朱发林介绍,杨溇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村里80%以上农户都以种菜为生,蔬菜销售直接关系到菜农的经济利益,农户种的菜卖出去了,并且价钱公道,才能有钱赚。由于离城里比较远,卖菜不方便,加上农户种菜忙起来又脱不开身,大部分菜农的菜都无法做到自己直接上市场销售。因此,蔬菜销售成了当地菜农最关切的问题。他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以后,就利用原来的一些人脉关系,联系一些外地蔬菜批发户,帮助本地菜农解决卖菜难题。“我们夫妻种了8亩菜,一天到晚都在菜地里忙着,除草、施肥、收菜,根本没有时间腾出人手去卖菜。”杨溇村7组村民黄小章说,他今年52岁,种了30多年的菜,以前老书记没有退下来时,村民卖菜都是菜贩子到基地来收,菜贩子将菜价压得很低。现在由老支书帮助组织销售,从不向我们要一分钱,他联系的一些大客户,菜价明显比邻村那些由菜贩子收的价钱高,现在我们只管种,不愁销售的事了。
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专门来杨溇村采购蔬菜的负责人说,自从认识老朱以后,他们采购也省事多了,一是价钱事先都已经谈妥当,车子到了可以直接装车;二是当天可以采购到什么菜,数量大约有多少都心里有数;三是蔬菜质量也有一定保障,老朱会向菜农交代清楚。现在有时忙时他直接委托司机一个人来就行了,装车、过秤等事宜老朱都安排妥当了,不用自己张罗着去找小工,采购效率高多了。
据市农业部门介绍,像朱发林这样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市场活跃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人,在我市有很多,他们中有的专门牵线搭桥,有的本身也直接参与农产品销售,他们就是千家万户农户的农产品经纪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既帮助农民实现了价值,又满足了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相关链接: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大大小小农产品经纪人近万人,从事经纪范围涵盖了农业水产、笋竹、茶叶、蔬菜、水果等除休闲观光农业外九大主导产业,年营销各类鲜活农产品产值超过50亿元,几乎占据全市鲜活农产品半壁江山,是销售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