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圣诞节还有两个多月,欧洲市场的订单已经让临海的LED灯饰企业生意红火起来。其中一家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订单量高出当地其他企业总额。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企业在今年7月份才正式运营。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企业,成立才短短两个多月,赢得市场靠什么?广普公司董事长周小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新企业是由当地11家同行业小企业以股份形式联合重组成的。和以往通过协会联合企业有所不同,这次整合十分彻底,原来的11家企业同时注销了,设备、人员、市场等全部折股“搬进”新企业,大大提升了竞争力。东塍镇党委书记厉维军感慨地说:“我们与企业一道,花大力气打造的东塍彩灯航母,三个月试水成功,可以说已经正式起航。”
是什么让原本“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主们心甘情愿地解散自己亲手办起来的企业?如今正在广普担任总经办主任、原台州华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王涛坦然回答:“如今要在这个行业生存,就必须进行整合和升级。当不当老总,是次要的事情了。”
今年年初,LED价格低迷,销量下滑,竞争压力让原浙江飞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广科和当地一些企业家坐不住了,开始走访国内上下游工厂和LED行业专家。他们发现,从去年到现在,全国节能灯产能翻了三番,整个产业竞争已白热化。
更为严峻的是家门口来了“不速之客”,一家来自广东的LED企业,直接将销售点设在了LED生产集聚地临海,直接挑起价格战,开始降价三成促销。去年下半年才刚添置新设备的临海节能灯企业遭遇了“肉搏战”。“规模普遍较小,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如果再无序竞争,大家都别想生存下去了!”周小林说。
在临海市政府和东塍镇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上半年开始,其中11家公司坐在了一起商讨重组事宜。面对严峻形势,做惯老总的企业主们尽释私心,决心携手组成一个“大家庭”,很快就新公司章程,董事会组建、经营管理部门等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愿意留在新企业工作的企业主各司其职,擅长文字和协调工作的担任办公室主任,营销能力强的做营销经理……
重组后,企业规模优势开始显现:相比原来11家企业,管理成本下降了25%,原材料成本下降了25%,市场竞争、新产品、新技术的优势也集中发挥出来。正式投产后两个月,完成销售额从500万元上升到800万元。现在广普公司的直插式LED产品已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广普公司成为省内最大的直插式LED生产企业。
企业重组后为一些企业主腾出了创业精力和发展空间,现任广普公司第三销售科经理的杨广科转向了终端产品节庆米泡和彩灯的生产销售;王涛则将原有的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