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余杭区“一二三四五”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

作者: 时间:2011年09月26日 信息来源:余杭新闻网

    余杭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马金德 

    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2010年我区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全区开展的“三力提升”活动,通过“一二三四五”,深入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 2011年以来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54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300 户,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30.6%,创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达38.1%,创业带动就业比例为1:6.2,创业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围绕一个中心

    以十七大提出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总体部署为指针,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地“和谐创业”理念,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二、汇聚两股力量

    通过部门互动、上下联动,发挥横向、纵上两股合力,形成“上下贯通、全面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区建设。

    1、部门联动增合力。不仅体现在联合下发文件、出台政策上,在推进具体工作中,如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创业项目展示会、大学生技能岗位对接活动等等,充分发挥财政、人事、工商等部门优势,同时把总工会、团区委、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纳入到活动当中,充分动员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整个创建工作当中,形成活动共办、资金共出、成果共享的工作局面。

    2、上下互动增活力。在推进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区已覆盖全区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以镇街劳动保障和民政办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专门的创业就业服务窗口。通过建立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建立三项机制

    通过建立创业就业协同机制、项目化管理机制、联络员定期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创建创业型城区的工作绩效。

    1、创业就业协同机制。把创建创业型城区作为打造充分就业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现全区充分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高度,认识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与创建充分就业镇街、社区(村)相结合。 

    2、项目化管理机制。以党政工作项目化管理为契机,在推进过程中,通过制定实施意见、工作方案,以明确工作步骤、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

    3、联络员定期交流机制。在制订各部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责任到人,确保落实。同时每季度定期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四、依托四大基地

    以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全国农民创业园为依托,根据不同定位,发挥园区集聚、辐射效应,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

    1、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定位于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通过资源整合、优势叠加,海创园已扩容至113平方公里,一期包括奥克斯、尚越光电、星月生物、海智、浙能、乐富、易文赛、华芯科技等项目已破土动工,一个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创新示范、人才集聚明显、公共服务便捷的创业高地初步形成。

    2、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位于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意经济“引擎”效应。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先行,以招商、招智为主要路径,目前已初步形成动漫影视产业、设计服务产业、艺术品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四大产业集群。201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同比增加20.86%,高于全区服务性增幅5.06个百分点。

    3、大学生创业园。定位于服务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一园多点”的建园模式,注重发挥园区的孵化、集聚功能。通过“低成本”、“零成本”入驻,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目前,在大学生创建服务中心备案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有99家,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4、全国农民创业园。定位于为小企业和初创者搭建创业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集体提供土地,业主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通过筑巢引凤,实施对小企业的孵化。目前园区大小工业企业2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主导产业以服装、印刷、包装、五金机械为主,其中服装产业占比重的75%,已基本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服装产业集群基地。

    五、建设五大体系

    通过建立组织体系、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在架构起整个创建体系的同时,也优化了我区的创业环境,提升了我区的创业服务,营造了我区的创业氛围。

    1、建立组织体系。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余杭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及主要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将总工会、团区委、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纳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动员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整个创建工作当中。

    2、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积极落实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财政资金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0年以来,已有23人申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放补贴71.43万元;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20157人,发放社保补贴27227万元;帮扶101户残疾人家庭实现自主创业,发放扶持补助金30.3万元;4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资金资助,共拨付资金205.39万元;发放小额贷款7088.7万元。

    3、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把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民等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政策扶持范围,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特色,丰富创业培训内容,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同时整合劳动保障、人事、农业、教育等部门的现有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010年以来,已开展针对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SYB创业培训2200余人。

    4、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和人力资源密集型战略,建立健全创业公共服务组织,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主要业务部门专业人士组成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队伍。区劳保局从工作需要出发,建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小额贷款服务中心,以强化就业指导、职业指导、创业信息等各项服务。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项目展示、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5、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区创建办多次与区统计局研究、讨论相关统计指标,落实统计制度。深入开展企业用工情况、企业创业环境满意度等调查活动。将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道的考核内容,并增加2分的综合考评分。同时列入政府对部门的综合考评和政绩考核体系。

  • 98人
  • 0人
创业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