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兰亭集序、东篱赏菊图……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这一幅幅来自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展览馆中、电视屏幕里,如今,这些张择端、王羲之、唐伯虎、张大千等名家的作品却在五常以全新的技术和包装,再现于丝绸锦缎之上,流传于寻常百姓之家,将我国绚烂多姿的传统艺术充分呈现给大众。
将“阳春白雪”的中华文明精粹加以现代技术,用全新的手段去表现并予以普及,这就是扎根于五常的文化工艺品设计、生产企业——锦绣工坊所致力于做的。
杭州锦绣工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丝绸文化礼品策划、开发、生产、销售的专业机构——“丝绸之路”的延伸与发展。这家已经扎根五常七年的企业,拥有独创性的技术,将现代数码丝织技术与传统织锦工艺和运用现代数码仿真技术与传统书画复制技术相结合,以丝绸为材质,以中国书画形式为载体,制作出具有传统艺术的丝绸文化礼品,并使这最具有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的艺术礼品逐渐普及开来。仅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3000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已不能局限于传统技法,必须赋予技术的创新与文化的底蕴。”公司董事长田野侃侃而谈,“丝绸不仅仅是做为书画的载体,更是作为文化的载体,甚至可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通过新技术的革新将中国书画文化与丝绸文化有机结合,从艺术性上讲,其独特的材质感更具有观赏价值,从普及性上讲,更便于生产、携带和推广。可以说,我们普及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文化。”
古时候,帛画、绢画、锦画有“软黄金”和“寸锦寸金”之称。真丝织锦画富丽华贵、色彩斑斓,为丝绸织物中最高贵的产品;但由于其工艺复杂、设计难度大、工序多、织造慢等特点,一个作品经过半年甚至数年方能完成。所以历史上只供历代皇室御用。如今,“丝绸之路”现代数码丝织技术的革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皇室御用品”再进行重新定位、设计、复制和生产包装,逼真再现原作的笔墨神韵后,以工艺品的形式逐渐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
目前,“丝绸之路”的产品赢得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季国标院士、梅自强院士等纺织界元老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国内外消费大众的青睐。其为科学巨匠霍金和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制作的真丝织锦肖像画成为了国家赠礼,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丝绸的魅力和文化。
畅想未来,董事长田野踌躇满志:“五常的发展及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区位优势。明年我们计划增建3600平方米的设计研发基地,并打算入驻新建成的五常西溪艺术家集合村。”我们坚信,这一条“丝绸之路”将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