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喜燕
作为“朝阳”产业,会展业的能量有多大?看看义乌“十一五”期间会展业的“收成”便能略窥一二。在近日举行的义乌会展工作会议上,义乌市委副书记陈秀仙透露,过去5年,义乌会展业实现成交额952.5亿元,为“展贸互动”的独特办展之路增添了金灿灿的注脚。
会展业的得奖“专业户”
这几年,义乌会展业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义乌已获得全国性行业大奖20多个,连续多年被相关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十大最佳会展城市”和“十大品牌会展城市”等,是国内获得此类奖项最多的城市之一。
这些奖项的背后是义乌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在做强做大四个“国字头”品牌展会的同时,引进全国化妆洗涤用品交易会、第59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等众多知名会展项目,并稳步实施会展业“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义博会迪拜展、意大利展和印度孟买展等,是国内首个获得出国办展资格的县级市。
5年间,义乌举办各类展览、会议、论坛等会展活动共计510个,年均增长8.5%。其中,展览236个(面积223.2万平方米)、参展商总数4.7万余家,吸引采购商351.2万人次。去年,义乌展览业直接收入9000余万元,由此产生的其他经济效益达8亿多元,已成为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会展名城的义乌蓝图
“这些成绩是可喜的,但如果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只会标兵渐远、追兵渐近。”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敲起警钟。远的不说,临近的宁波已规划1.1平方公里的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上海要建1560亩的大型会展场馆;东阳、永康等兄弟城市也在大力发展会展业,义乌会展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相比广交会等国际知名展会,义乌四大展会的规模和档次显然还有较大差距,亟待“扩容提升”。因此,“十二五”期间,义乌提出了打造国际会展名城的总目标,重点是壮大会展业的核心“集团军”。争取经过5年努力,在政府和市场的“两轮驱动”下,义博会规模翻番,达到1万个标准展会,成交额实现200亿元以上;文博会规模达4000个展位以上;旅博会和森博会力争突破3500个展位。各大专业展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百花齐放,并努力在办展实效和办展合力上取得新突破。
四大展会都上新台阶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义乌精心谋划四大国家级展会,争取有一些新变化,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据悉,目前四大展会开展时间基本排定,上半年有两个:文博会4月20~23日举行,规模将扩大到8个馆,专业性更强;旅游商品博览会6月24~27日召开,在展馆安排上也会有调整,为酒店用品等专门设馆。
下半年有两个:10月下旬举办的义博会将设目标展位6500个,规模创历史新高。届时,将同时启用梅湖会展中心,增加机械、零配件等展品门类,提前培育生产资料行业。展会期间,还计划举办世界采购商大会和一场高水平、大规模的文艺晚会;紧随其后的是森博会,目前正在积极争取2011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的承办权,一旦成功,展会规模有望达到4000个。
这些目标十分鼓舞人心,但能否办好、办强,使展会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程度更高,关键在于招展招商,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和中外采购商参会,实现主办方、参展商和采购商的“三赢”。义乌将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协同作战,探索建立“呼叫中心”等新途径、新模式,大力引商、内外招展,着力把义乌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