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喜燕
智能电表批量“上岗”,远程抄表快速采集,“千里眼”实时监测……这些都是义乌科技兴企带来的神奇变化。去年,义乌开始着力打造用电和配电两个“智能化”,对内调控配实现“一网打尽”,对外为用户提供更经济、便捷的电力服务,赢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新名片。
“十二五”期间,义乌将掀开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篇章,提升输变电技术、配电技术、电网自动化技术、用电营销技术等,着力实现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今年,义乌计划投入4.7亿元,大手笔建设智能电网,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用电智能化
3天到3小时的嬗变
“我负责抄表的客户有600多户,以前没有两三天根本完不成,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还保证不出错。”今年50岁的朱跃能是义乌城西供电所一名营配工,主要负责留大塘和殿口两个村的抄表工作。自从城西供电营业所试行“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后,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脑上远程采集用户电量,走村串户抄了20年电表的朱跃能由衷感叹科技的神奇。
据悉,义乌现有低压用户30多万户,其中绝大部分是“一户一表”,上门抄表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估抄、漏抄、错抄等现象。自从采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后,大大提高了抄表的效率和准确率。目前,义乌已有45%的电力用户纳入这个系统。
科技带来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去年,义乌市供电局被确定为国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个系统集远程抄表、配变监测、台变线损、漏保监测、异常告警、居民电力智能化数据采集模块等功能于一身。比如,通过对客户的能耗数据分析,能帮助他们制订有效的节能方案,降低运营成本。该系统还能对三相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筛查超容变压器。据统计,去年这双“千里眼”共发现37处配变超容,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配电智能化
调控配“三网融合”
日前,国贸变91B开关事故分闸。几秒钟后,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等相关人员就接到短信告警,立即到调度大厅进行处理。
“要是以前,某个区域发生故障后,只能监控到变电所出口。用户报修后抢修人员还得巡线查找故障点,再电话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费时费力。”义乌市供电局调通中心主任吴志强告诉记者,去年6月,开始实施调控配一体化系统,将调度、集控、配网三类实时系统从“各自为战”整合到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平台中,消除了电力生产安全各系统间信息交互的障碍。“电网运行过程中,哪里出现问题,这个系统平台就能实时监测到,并通过共享界面,实现维护、告警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实时、高效、经济、实用。”
“十二五”期间,义乌将全面建设调控配一体化系统,计划完成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新建15座,改造6座,并在变电站状态监测、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全面应用新技术,逐步提高电网科技含量,向智能电网时代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