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财富故事 创业报道 创业榜样 创业政策 网络创业 理财课堂 创业手册 创业项目 前车之鉴 资本动态 学生创业

“拼命三娘”陈丹

作者:谭雅 时间:2011年01月20日 信息来源:董事会

    文/谭雅

    有意思的是,从学生时代开始,陈丹就一直与众不同。那时,她就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离奇的目标:立志做一个女强人

    从央视新闻频道上“喝牛奶不一定要养奶牛”的那则颇为诙谐的广告中,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中企动力这家公司。专业从事IT互联网行业10余年的中企动力,长期以来绝少露面于公众,但这并不能否定其是国内互联网领域年龄最长、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最有成就的企业之一。

    现在,通过非常手段扭转与优势行业地位极不相称的过低知名度,正是中企动力及其母公司中国数码的双料总经理陈丹希望看到的。这位不断解决问题、不停接受挑战的“拼命三娘”有个愿景,让中企动力真正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领航员,生产智慧型的企业。

    “既然来了,就应该抓住它”

    从学生时代开始,陈丹就一直与众不同。那时的她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离奇的目标:立志做一个女强人。

    大学毕业后,为了不断寻找机会,陈丹在短短九年间居然有过十几次的跳槽经历,先后在进出口、律师、酒店等行业从事过管理、销售等各种职位。用她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人”。

    多次不算太成功的职业经历,开始让陈丹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很清楚,虽然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但由于半路出家,专业能力上与科班出身的律师仍然有差距。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到企业一线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在专业律师中做不到最专业,那就到企业里做最专业的律师。”

    这一次,陈丹选择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朝阳产业——IT业。几番波折之后的2000年,她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数码落下脚,专司企业事务方面的工作。

    4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临。陈丹临危受命,出任中国数码旗下的中企动力总经理。这是她头一回带领几千人的团队,在此之前,她的团队成员从来没有超出过10人。陈丹很清楚,这一次压在肩上的担子要比过去重上几十倍。不过争强好胜的她也明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时常会有,“既然来了,就应该抓住它。”“我这人脑子转得比较快,既然已经干上这个了,就不再担心能不能干好了,而是想如何干好的问题。”

    在办理交接工作时,公司董事长于品海给陈丹打气,但她却语出惊人,“现在压力更大的应该是老板。你老板投了钱都不怕,我一个职业经理人还怕什么”。虽然已经过去6年多,陈丹说她对这句话一直记忆犹新。

    “说出去的话自己要能做到”

    中企动力在当时是个烫手的山芋。由于中高层人员流失严重,并有越演越烈之势,中企动力陷入震荡,业务一度停滞。

    面对百业待兴的困顿局面,陈丹坦承,她当时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救火”,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规划企业的下一步。其中,如何维护中层管理团队的稳定首当其冲。

    陈丹的办法很直接。“我召集那些要走的中层,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走可以理解,不过还是希望他们缓一缓,观望几个月再决定,这样既是给自己机会,也是给公司机会。”坦率真诚的沟通发挥了作用,随着重整措施的陆续施行,中层队伍很快稳定了下来,中企动力回归正轨。

    陈丹是一个务实并且严格要求的上司,“总能够很快在下属提交的各种报告中找出不足和纰漏之处”。但她再三解释,对下属的任何批评都是对事不对人。

    这样的工作风格源于早年在外企的经历。那时,陈丹曾接受过一次关于如何将文件转交给上司的培训。结果是,直接将文件递上去的做法被认为不负责任。正确的做法是:下属应该自己先通读文件,然后标出概要,以便领导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内容。这一培训内容被陈丹引入到了中企动力的日常工作中,并要求每个职位都要有“创造增值”的做法。

    让员工近距离的“战战兢兢”并非不近人情,在陈丹看来,这样能利于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利于加速员工的成长。当然,她更清楚,真正能产生足够威慑力的关键在于“律己”,“说出去的话至少都是自己相信,而且要能做到的”。

    陈丹的“律己”名声在外。有员工暗自对陈丹的作息时间有过长达一周的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每天早上八点四十分之前,陈丹的车都会准时停在公司楼下,而离开公司时几乎都是晚上九点之后。

    “希望下一个人生阶段很精彩”

    10年前的互联网还处起步阶段,中企动力提供的建站服务业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高技术活儿,中企动力也因此成为IT业界最为知名的企业之一。

    不过,随着IT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竞争的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出路何在?这成为管理者的心病。陈丹必须面对,她心里明白,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唯有独辟蹊径,绕开同质化的竞争,否则只能在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中苟延残喘。

    深思熟虑之后,中企动力于2005年喊出了做“企业信息化的运营商”的口号,业内首次引进“平台”概念,让中小企业在中企动力的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化产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变得更加简单。

    不过,新理念遇到了形象化推广的难题。为让客户更直观地感受中企动力的新平台,陈丹下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了7000多人,将分公司扩建到70多家,以此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冒险收到了一定实效,目前中企动力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已达30多万家。陈丹透露,随着渠道的进一步下沉,中企动力未来可能要开更多的分公司,初步规划是在十年内,建立覆盖全国300个城市的本地化商务和服务网络。

    不过她坦言,挑战也接踵而来。如何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中企动力的新产品、新平台,显然是下一步所要做的。不断解决问题,不停接受挑战,陈丹说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十年之后,我希望中企动力能够成为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领导者,真正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领航员,生产智慧型的企业。也希望自己在下一个人生阶段,能够很精彩。”

 

  • 183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