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杭州市国家级试点与基地建设现场会暨2010年新批拓展区授牌仪式在北部软件园举行。会上,区长助理、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主任沈文南从市发改委主任高乙粱手中接过“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拓展区”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拓展区”两块“金字招牌”,这也是继“杭州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西溪拓展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后,余杭再次获得的国家级称号。
2009年初,杭州市以“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国家级基地“核心区+拓展区”的发展模式,余杭区紧紧把握该政策机遇,迅速行动,积极推进产业高地“戴帽工程”,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杭州各区、县(市)中率先成立了“国家级试点和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朱金坤任组长,区长姜军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发改局),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明确工作思路。
根据杭州市国家级基地与试点拓展区工作重点,结合余杭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明确了余杭区以产业类基地为重点,以社会事业类称号为支撑的原则,开展拓展区申报工作。三是加强申报前期工作。对照杭州市已取得的国家级基地和试点称号,对余杭各产业基地和园区的产业定位及规划布局情况进行梳理,整理了一批初具产业基础的区块和暂不具备基础,但发展前景好的区块,作为余杭的申报储备。
经各方面努力,余杭创新基地于去年4月率先被批为“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溪拓展区”,成为杭州国家级称号第一个认定的拓展区,也是余杭产业基地取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金字招牌”。随后,区发改局(区试基办)发扬盯劲,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帮助指导余杭经济开发区一举拿下“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称号,目前,全区已取得四块国家级拓展区牌子,居各区、县(市)前列。下一步,余杭区将根据今年市国家级试点和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从加强宣传申报、细化产业定位、保障建设资金、推进项目建设等几个方面做好拓展区规划和建设,切实把这批国家级“金字招牌”擦亮用好,为“十二五”时期全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高层次产业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