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度,风卷云舒。
要说城市人羡慕起农村生活,这样的新闻就发生在这几年。
“在湖州,农民幸福指数提高了,城乡之间已没有身份地位、生活水平的差距,只有地域的区别。” 这是近日来湖参加湖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的一位专家的感言;另一位专家的话更直接:“湖州城乡差距1.98∶1,绝对国内前列。”
城乡差距在缩小,这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城乡巨变的一个“浓缩”。
着眼于统筹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吹响了新一轮城乡携手共进的号角,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中、在中心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中,湖州大地重换新装,活力四射。
数字公告
我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成功创建了闻名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累计完成255个示范村建设、1198个整治村提升和28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考核中位列所有设区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2009年农村居民纯收入11745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98∶1,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我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大力推进城市化步伐,市域城市化水平已从2005年的48.4%上升到了2009年底的55.5%,其中市本级达到58%。中心城市总人口已由2005年底的57.6万人增长到2009年底的7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1万人。中心城市按照“东拓西扩、北进南控、中间完善”的城市发展战略,建成区面积已从2005年的6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82.6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拓展4.4平方公里,“一城两区”的带状组团式大城市框架初具规模。
从农村大地的新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新推进中,我们可以看到,城乡统筹从美好的愿景正化为美丽的现实。
五年回眸
NO.1 美丽乡村填补“鸿沟”
核心提要:新农村建设
走进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远看像公园,近看像城里,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接触村民,家家住新房、种花草,城里的孩子进村度暑假,幸福的感觉什么样?就写在月明村每一个人的脸上。
月明村是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市域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农村的道路更通畅、住房更现代,环境更美化,涌现出一大批“配套跟城里一样、环境跟园林一样、生活跟市民一样”的农村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