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财富故事 创业报道 创业榜样 创业政策 网络创业 理财课堂 创业手册 创业项目 前车之鉴 资本动态 学生创业

东阳女经纪人带动数百村民致富

作者: 冯俊江 时间:2010年11月26日 信息来源:浙中新报

    记者 冯俊江

    张瑞芳,东阳三单乡玉溪村人,当地从事来料加工最成功的女经纪人之一,现有一个固定平车加工点和10多个手工类加工点,固定工人有六七百人。

    昨天,43岁的张瑞芳来到新报经纪人博客栏目,跟大家分享了她的来料加工创业经历以及宝贵的经验。

    前妇女主任回家再创业

    玉溪村是东阳一个大山村,村里有270多户人家。早前,村里交通并不便利,信息封闭,经济欠发达,留在村中的村民大多无事可做。

    张瑞芳曾在玉溪村当了近10年妇女主任,后来外出创业,在东阳城区开起一家布店。经过几年打拼,生意上了轨道,一年收入几万元。

    不过,张瑞芳并不满足于自家家境变好,曾担任过妇女主任的她非常希望玉溪村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

    “村里劳动力多,他们就缺少一个致富的机会。”正是抱着想与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张瑞芳放弃了城里早已走上轨道的布料生意,回家做起了来料加工业务。

    一个新的行业,风险肯定存在。转行前,她还向磐安的姐姐作了咨询。姐姐做得早,有一个五六十名工人的固定来料加工点。工人每天都有几十元的收入,这也更加坚定了张瑞芳转行的信心。

    没经验也能接下大订单

    说干就干,她先从最简单的手工类订单入手。为了拿到充足的订单,她开始每天奔波于东阳、义乌等地的工厂和市场。张瑞芳没有经验和熟人,但她做事有胆量。正是凭借这一点,她成功地接下了第一笔订单。

    2005年一天,她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找活儿。一名温州老板问她:“腰带会不会编?”张瑞芳愣了一下,看一遍样品,鼓起勇气说:“腰带我会编,我的加工点有很多人。”温州老板并不放心,只让她拿了几条回去打样,看样品质量再决定是否下单。

    张瑞芳不愿放过机会,她答应第二天一早就把样品送过来。当天回到家已是下午5点,吃过晚饭她就开始编样品。由于没有经验,她编好一条居然花了2个小时。一晚上,她一共编了4条。

    第二天,张瑞芳拿着样品来到义乌。温州老板看了样品,居然认可了,给她发了3000条的业务。“这是我接到的第一笔来料加工订单。”接到货后,她把活儿发给了村民们。后来,又陆续为温州老板加工了13000条腰带。

    手工活利薄买机器办厂

    2008年,张瑞芳的来料加工业务越来越成熟,最多时有十几个加工点和700多工人。接到的来料加工业务也越来越多,品种包括项链、手链、腰带、手套等。

    不过,经常到义乌、东阳等地送货的张瑞芳发现,义乌、东阳等地还有一类加工业务很火,那就是平车。相比手工类每天只有二三十元工资,平车加工最低工资也有五十六元。

    凭着先前的积累,加上自己本就懂裁缝,张瑞芳没有多想就购进了10多台平车,办起了一个小型的服装厂。现在,她的服装加工厂已经发展到80多台机器,工人们月工资达到了两三千元。

    “手工活我没丢,平车订单我也接。”张瑞芳学起了“两条腿走路”。不过,为了留出精力发展平车点,她暂时将10多个手工活加工点交给了儿子和儿媳打理。

    村里有好多平车工

    想接些简单的订单

    采访快结束时,张瑞芳想通过新报承接一些平车订单。由于玉溪村地处山区,办厂之初很难招到懂技术的裁缝工。她就自己找师傅,免费给山区农民举办培训班,如今已培训了两期,共有151名学员。她的服装厂吸纳了一部分学员,但另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没有活干。

    “我想帮他们找一些简单的平车加工活,如果有老板想找服装加工点,可以来找我。”张瑞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山区农民致富。

  • 18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