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展望来年 五大举措将再促余杭环境改善

作者: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信息来源:余杭新闻网

    今年以来,按照“环境立区”战略要求,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以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和“创模”复检为载体,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重点,以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明确目标任务,做好“统筹”文章

    今年是区委、区政府对生态和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年初在成功建成省级生态区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杭州市下达的2010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内容,专题研究下发了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并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等15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生态创建和环保工作。区委、区政府将生态环保各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实行了历年来最严厉的、前所未有的考核机制,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减排和河流交接断面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减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奖的20%,有二项及以上内容达不到要求,扣减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奖的30%,真正体现了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 区财政安排生态区建设专项经费46720万元,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对予补助或奖励,为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对水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固废污染治理等进行了多次调研、督查;区政协领导班子专题听取了区环保局关于污染减排、水环境保护等汇报。各乡镇、街道都把生态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贯彻措施,精心组织安排,狠抓工作落实。区生态办和考评办认真履职,每季度分片召开生态例会,督查、通报进展情况。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各项生态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建设”文章

    环境基础设施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今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再度加快步伐,余杭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8%,到年底预计可完成60%;良渚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因土地指标问题延期开工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到年底预计可完成20%。塘栖污水处理厂尾水南排工程已全线贯通,临平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正顺利推进。全区处理能力达到29.6万吨/日,余杭、良渚、塘栖、崇贤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2%。全区新敷设管线92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家,新增污水量2.1万吨/日。结合“清洁、绿化、健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余杭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方案,在临平碧天家园等3个小区开展了分类回收试点工作。2010年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3.8万吨,临平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塘栖、余杭等中心镇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其他11个镇无害化处理率86%以上。实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铁路、沿高压走廊的“绿色工程”,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和“一绕三线”、西溪湿地三期、文一西路等重点配套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18.02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园绿地12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新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区级生态村?个和 “多绿”单位?余个。

    突出源头控制,做好“防治”文章

    根据全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总量控制要求,今年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关停临平印染厂等污染企业11家。完善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和公众参与制度,敏感项目环保部门提前介入,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创新环保执法手段,在“飞行监测”基础上,推出了告知执法、交叉执法、专项执法等方式,促使企业主动发现问题、规范内部管理、降低执法成本。注重环境信访“抓早、抓小、抓苗头”,在12369受理中心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的基础上,建立了“四访工作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登门回访,强化环境信访的化解。加强重点区域和流域整治,深化运河流域截污纳管和企业监管整治工作;完成运河搪瓷、超山蜜饯行业验收,开展运河镇17家涂层企业专项治理;启动大气污染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80%以上,尾气检测站已有2家完成招标;油气回收治理全面启动;积极推进脱硫工程建设,5家热电厂共20台燃煤锅炉的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26家企业的4吨以上10吨以下35台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建设,做好“优化”文章

    结合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生态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余杭经济开发区已完成生态化改造年度任务,在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强制清洁生产比例累计达到85%以上。完成5个生态农业示范工程、3个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9个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和3条河道综合整治及水生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肥药双控”和农家乐控制,扩大黄湖镇垃圾分类回收试点范围。对5个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成生态墓地7个,“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9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开展了“民情连线”访谈、青少年环保故事大赛、第二届生态环保游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组建了环保义工大队、环保宣讲团和环保小记者三支队伍,搭建了公众参与环保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氛围。2010年4月,余杭区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区,黄湖镇、径山镇小古城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和生态村。

    2011年,全区生态环保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环境立区和民主民生战略,围绕“低碳城区”建设,以国家级生态区创建为主线,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以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为余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扎实的环境基础。

    确立五大工作目标

    2011年生态环保工作将围绕五大主要目标来开展,一是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区建设标准;二是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COD和NH3-N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3%,SO2和NOx削减4%(初定);三是苕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运河大麻断面力争稳定达到五类水标准,上塘河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明显改善,交接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四是创新执法手段,突出监管重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飞行监测”达标率90%以上;五是环保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公众满意率得到提升,环境信访投诉总量不断下降。

    强化创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以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支撑、生态环境为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扎实做好“创模”复检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指导瓶窑、径山、余杭、中泰、仓前、仁和等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探索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乔司、运河两镇建成市级生态文明示范镇,鸬鸟镇前庄村、百丈镇百丈村建成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制定区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标准,建成区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继续扩大“多绿”创建的覆盖面,积极推动各级“多绿”创建单位向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递进,进一步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参与环保工作。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充分借助各种载体,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环保法律法规、生态环保知识和环保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环保宣讲团、环保义工大队和环保小记者团三支队伍的作用;深化点对点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群众中树立生态文明基本理念。

  • 16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