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全区“文明余杭”创建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临平、东湖街道,余杭镇,百丈镇和公交、出租车行业作为镇乡(街道)及“窗口”行业的试点单位(行业),将在具体“文明余杭”创建试点工作中首次运用“文明指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旭微对“文明余杭”创建试点单位提出要求。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三年基本建成“大文明”体系
会上,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了“文明余杭”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记者在会议发布的“文明余杭”创建试行方案上看到,该方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为指引,加快构建“五大文明”整体推进的“文明余杭”创建格局;总体工作目标是通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创并发布综合“文明指数”,初步建成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整体推进、统筹发展,全省领先、全国先进的“文明余杭”。具体的三年行动目标:2010年建立“文明余杭”创建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和量化测评体系,开展“文明余杭”创建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启动“文明余杭”创建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启动全区面上“文明余杭”创建工作,活动成效明显。2012年“文明余杭”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基本建成“五大文明”整体推进的“大文明”体系。
八大环境建设提升创建水平
“文明余杭”将以着力推进“八大环境”建设为重点,整体提升“文明余杭”创建的质量和水平。深化“三力提升”活动,全面推进“美丽洲先锋”争先创优活动和“勤廉余杭”九大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效开展法律援助和服务,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广泛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和服务承诺机制,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工作。深化“窗口”行业服务的规范性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满意度,着力营造诚实可信的市场环境;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和市民科普活动,不断推进余杭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大力开展网吧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加大对出版物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服务,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快公共服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符合区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合理化、人居生活品质化,着力营造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完善和健全打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和深化“平安余杭”创建成果,改善社会治安,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国家级生态区、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落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和第二轮“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着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创建管理,建立健全“文明余杭”创建的动员、管理、监督和投入机制,着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文明指数”以数据说话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文明余杭”建设以开展“文明指数”测评为抓手,全面量化“文明余杭”创建目标责任体系,并以此来衡量工作实绩。在这个“文明指数中”, 从2011年起,将“文明余杭”创建“八大环境”的指标要求,量化分解到各部门及镇乡街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每年对“八大环境”指标进行量化测评,结合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社会公共文明”的实地考察情况,以及“市民满意度”的入户调查情况,产生各镇乡、街道和“窗口”行业的“文明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产生区本级的“综合文明指数”。
测评形式分“八大环境”和“创建活动”指标完成情况、“社会公共文明状况”、“市民满意度”调查三部分组成。各单位的“文明指数” 不仅将会在媒体上予以排名公示,还将与镇乡、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年度综合考评与挂钩,而“窗口”行业“文明指数”在后三位的主管部门,原则上不能评为综合考评优胜单位。
沈旭微说,开展文明余杭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的切实举措,是实施“六大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是巩固和深化“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的必然要求。沈旭微要求各试点单位,在试点创建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文明余杭”的实践意义,在夯实创建基础上下功夫;要加强舆论引导,在深化宣传发动上下功夫;要加强统筹兼顾,在实现共建共享上下功夫;要加强理性思考,在推进过程中强化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在提高试点成效上下功夫,突出特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