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5>10的上市奇迹 “台州板块”悄然崛起

作者:张奕 孙金标 时间:2010年10月28日 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2010年10月21日,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是台州第22家上市企业。至此,台州在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企业已达1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苏州。

    时光回溯到1999年,钱江摩托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台州第一家上市公司。而“十一五”期间,台州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上市推动民企股权改革

    2005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名单,共有42家上市公司进入第二批试点,台州中捷股份也在其中,成为台州上市企业中首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企业。

    中捷股份董事长蔡开坚表示,通过股权分置后,灵活开放的企业机制恰恰是中捷股份快速成长的活力和超越对手的动力。中捷股份独立董事余明阳认为,中捷股份在产权关系方面改革比较成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蔡开坚家族成员淡出管理层,避免了传统家族企业的一些弊端。

    2009年8月,台州一家缝纫机生产龙头企业负责人宣布辞去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他就是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阮福德。

    从阮福德手中接过指挥棒的,是西安一家老牌国有缝纫机厂的老总赵新星。阮福德的意外之举源于与儿子的一次谈话,“儿子说他不想当企业家,那么大的企业,管理起来太累了。”

    目前台州不少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股权改革,总负责人纷纷选择“隐退”,聘请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出任公司负责人,希望他们能帮助台州民营企业建立起科学的股权结构和管理体制,健全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要我上市”到“我要上市”

    在政府部门看来,8万多个台州民营企业都是上市的优质后备资源,也是壮大“台州板块”的潜在力量,可之前一些企业的老总偏偏对上市说“不”,处于观望、徘徊状态。2005年之前,台州民营企业是自发上市,而后发展为政府帮助企业上市,再到现在的企业主动争取上市。市上市办主任林仙云感触最深的是台州民营企业观念的转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企业看到,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伟星股份、中捷股份、苏泊尔……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后身价倍增。华海药业上市当年年末总资产达7.75亿元,同比增长212.5%;中捷股份上市当年年末总资产达9.3亿元,同比增长100%。

    上市办组织过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不少人认识到自身企业的发展跟上市企业的差距,尤其看到企业上市后,可以建立以股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的确,资本经营犹如一帖兴奋剂,让一只只小舢板裂变成航空母舰,助推上市企业在发展大道上疾速狂奔。目前,台州上市公司已达22家,累计融资总额117.4亿元。眼下,除4家企业(椒江区的九洲药业和信质电机、黄岩区的永高股份、温岭市的中马股份)正在接受辅导,30余家企业已实质性地启动了上市工作,近百家企业被列入市、县两级上市后备资源库。

    林仙云说,这5年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台州不少企业加快了上市步伐,将企业引入资本市场,逐步做大做强。

    深交所有个“台州板块”

    深交所中小板形成了“台州板块”,这是“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时期,“台州板块”已在资本市场初具规模,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7年上半年,台州三变科技、银轮股份和利欧股份相继登陆中小企业板,加上2006年12月登陆的海翔药业,不到半年时间内,台州有4家企业实现上市。这样的速度不但在台州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很罕见。

    在2007年中国股市全线走牛的大环境里,“台州板块”悄然崛起。记者初步统计,2007年5月,台州11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370亿元。据2006年年报统计,这11家公司中,每股收益最高的是伟星股份(0.73元),接着是利欧股份(0.65元)、苏泊尔(0.58元)、海翔药业(0.49元)、华海药业(0.48元)、银轮股份(0.45元)、三变科技(0.44元)、中捷股份(0.4元)、腾达建设(0.19元)、海正药业(0.18元)、钱江摩托(0.11元)。没有一家公司出现经营亏损,11家公司整体业绩超过A股全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0.24元的平均值,优势相当明显。

    “台州板块”的声势吸引了大批台州股民的眼球,从苏泊尔收购案到利欧股份的成功上市,台州股民都没有漏过相关信息,商报证券新闻编辑笑着说:“信息在炒股中起着关键作用,台州人炒台州的股票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

    一个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两家上市公司同属一个集团,这在浙江是首例,这就是伟星。2004年,伟星集团控股公司伟星股份成功上市,当时伟星股份是中小板首批上市的8家企业之一;时隔6年,伟星集团控股的另外一家子公司伟星新材成功上市。

    伟星为何不选择整体上市,而是宁愿让下属产业通过IPO上市?“这两家公司的业务领域完全不同。”伟星新材董事谢瑾琨分析,伟星股份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主要业务是生产、经营钮扣、拉链等服饰辅料,属于服装业的子行业;而伟星新材主要是生产、经营各类新型塑料管道、管件等,“不存在任何的上下游或者互为替代等关系,如果采取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就等于‘强扭在一起’。”

    “有形之手”助推上市

    林仙云说,“十一五”期间,需要辅导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上市办也越来越忙。

    近几年,台州市、县两级都建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以“绿色通道”、“论证会”、“直通办”等方式为企业上市解决实际问题。

    永太科技是临海的一家医药企业,在准备上市之初,临海市上市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了省金融办、省证监局、上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人员到企业调研,指导上市工作。2009年12月,永太科技成功上市。

    为帮助企业上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黄岩区、温岭市均设立了3000万元的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拟上市企业的改制成本、前期费用及奖励;玉环县除设有1000万元的上市扶持专项基金外,还出台了企业上市募集资金项目供地办法,保证企业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的用地需要。

    台州企业的上市之路走得“顺风顺水”,但林仙云并不满足,他说,第一步引导台州上市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已完成,接下来是考虑如何帮助上市企业做大做强。

    据台州商报 张奕 孙金标

  • 43人
  • 0人
台州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