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五个一”理念 抓好“三年活动” 推动“五大发展”
■中共缙云县委书记 孔海龙 缙云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筱琳
今年以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主题,树立“项目是第一政绩、工业是第一经济、民生是第一保障、改革是第一动力、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以“项目投资推进年”、“民生保障落实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工作载体,全面启动“五个100工程”,推动“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惠民发展”,实现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推进、改革创新与稳定和谐同步推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确保“十一五”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开创缙云科学发展新局面。
抓好“三年活动”
项目投资推进年。酝酿、筹划、实施“五个100工程”:100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100个工业招商和技术改造项目、100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100个惠民行动计划项目和100个重大项目前期。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快速推进的项目审批机制、部门联动机制、要素保障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在全县上下营造想项目、议项目、争项目、跑项目、干项目的浓厚氛围,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民生保障落实年。在公共服务领域组织实施就业促进、社保安民、社会救助、农民增收、消费繁荣、文化多彩、教育均衡、医疗保障、环境保护、平安创建“十大民生工程”,切实把保障落实民生作为扩大内需、凝聚民心、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筹建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民生落实有硬件保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民生财政投入,使民生落实有资金保障;改革完善各项民生政策,努力让最大多数群众享受到最大的体制性受益,使民生落实有机制保障,从而促进全县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
基层组织建设年。把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抓载体、抓覆盖、抓执行力上。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党员亮相”为特色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在村级党组织开展“科学发展领头雁”工程,全面落实“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农村“135工程”,重点培育18个中心村、整顿转化63个后进村、积极创建9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以理顺百姓情绪、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建立利益与责任相挂钩的导向机制,切实增强村级组织对党委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能力,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推动“五大发展”
推动集约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精心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加快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努力拓宽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扩容,力争形成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促进农业集约生产,重点围绕“绿色农产品基地”和“观光旅游休闲基地”建设,促进畜禽、茶叶、蚕桑、果蔬等传统产业相对连片集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加工区,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化组织。加快人口内聚外迁。继续推动城区、景区、园区紧密互动发展,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新老城区,打造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
推动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抓好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两个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上马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国家和省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发展具有一定基础、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城乡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民转移的户籍管理新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资源向农业产业化组织集中。狠抓政府管理创新,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开展县政府机构改革,构建以现代行政体制和专业技术干部为支撑的行政管理模式。
推动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新区开发建设力度,深入研究符合山区特点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实施老城区重要节点改造,努力改善老城区生活品质。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旧村改造工作。实现内外均衡拉动,掀起新一轮的政府投资建设热潮,有力带动工业、旅游、房地产等社会投资回升。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继续鼓励企业扩大国外市场。积极谋划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浙中城市群的具体举措。促进环境友好和谐,努力营造大气包容的人文环境。
推动特色发展。培育山区特色经济,紧紧抓住建设“山上浙江”、“山上丽水”的机遇,探索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结合“水的灵气、山的秀美、文的厚重、农的质朴”,打造集观光、度假、生态、养生、科普、民俗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以温泉度假区、五星级宾馆等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公祭黄帝规格,不断扩大“北陵南祠”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祭祀中心的影响力。
推动惠民发展。增收富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让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都拥有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跨行就业创业、下山搬迁转移、开展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社保安民。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能转换”为目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服务便民。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覆盖全县、功能互补、统分结合的行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法治维民。深化“平安缙云”建设,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平安”活动和“打歪风、树正气”专项行动。民主利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仙都,来自中国生态第一市的问候
“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
仙都,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田园风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际民俗摄影创作基地、浙江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景、浙江婚纱摄影首选景点。
这里,是巨星荟萃的“天然摄影棚”——
仙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86个,其中五级5个,四级6个,三级55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占17.7%,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仙都以其幽美、飘逸、神奇、俊秀的自然风光,吸引了罗杰·斯波蒂伍德、李安、徐克、张纪中等国内外著名导演、制片人,云集了秦怡、赵丹、张瑞芳、杨丽坤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以及周润发、刘德华、杨紫琼、洪金宝、元彪、苏有朋、林志颖、焦恩俊、吴倩莲、胡军、李冰冰、邓超、金喜善、秋瓷炫等众多巨星,《阿诗玛》、《凤凰之歌》、《八仙的传说》、《绝代双骄》、《杨门女将》、《莲花童子哪吒》、《飞刀问情》、《大宋提刑官》、《汉武大帝》、《飞天舞》、《天龙八部》、《仙剑奇侠传》、《大旗英雄传》、《色戒》、《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近二百部影视作品均在此拍摄外景,仙都因此被影视界赞誉为“天然摄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