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首流动的欢歌,大潮奔涌,以永恒讲述世间沧桑巨变;
海洋是一个希望的平台,兼容并蓄,以博大承载世人腾飞梦想。
9月26日的三门湾畔,天蓝蓝,海蓝蓝,秋风送爽,蟹肥稻香。位于县城大湖塘新区的保罗大酒店4楼瑞云厅,也沉浸在一片蔚蓝色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恢弘大气的三门湾形象宣传片中步入会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章伟秋盛装“回家”,主持论坛。
“我宣布,首届三门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开幕!”县委书记李浩一语既出,会场内顷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从意大利向清政府“迫租”三门湾,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称之为“实业之要港”;从清政府特许“三门湾为模范自治农垦区域”,到民国浙江政府设立三门县以开发三门湾,这片区位独特、资源禀赋异常的土地,一直备受瞩目。
犹记一年前,我们提出了“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跨越”的发展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一高屋建瓴的战略谋局赢得了普遍共识,并逐渐走向实质性的规划开发、交流合作轨道。
当日下午,三门、宁海、象山三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坐在一起,正式签订了三门湾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门至此告别“单打独斗”的历史,走向三地携手合作,互促共进的新旅程。
诚如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邵波所言,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构建,是城市发展从小城镇到县城再到城市群这样一个必然阶段中的重要节点,这也是浙江经济谋求第三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他说,三门湾三县的合作发展没有中心城市,所以在战略规划上,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并提出了发展重点为“二核二心”,形成“一带多片”的规划思路。
“海洋经济离不开港口,港口是三门的优势,也是赶超发展的基础。”浙江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在演讲中充分肯定了三门的基础条件,对三门及三门湾次经济圈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他也希望三门湾次经济圈的发展战略能上升到浙江省“十二五”的规划中。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从全国层面,就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三门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引来众多有识之士频频颔首赞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小广也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博得现场阵阵掌声。
一颗颗火热赤诚的心,在这里交相辉映;一次次思想交锋的火花,在这里纷呈闪亮。一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平台就此搭建,环三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合作是我们的主题,发展是共同的目标,三门滨海经济新时代的风帆早已高悬,乘着三地合作的东风,擂响上下一心的战鼓,让我们一起携手,踏浪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