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市场很值得义乌供应商信赖。”今年30岁的也门外商阿巴斯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这一判断,他说,这是经过金融危机验证的。如果自己力所能及,阿巴斯说他愿长期留在中国,将更多更好的义乌小商品介绍到阿拉伯世界去。
阿巴斯在也门读中学时就是个尖子生,1999年,他获得了来中国公费留学的机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他认真学习了两年汉语,之后转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
这个也门小伙子之所以最终选择到义乌创业,是因为他在该国遭遇了和目前许多中国“80后”一样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海归”也不例外。2005年他回国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次年来到商机遍地的义乌。
他一开始做的是翻译工作,但不久便和自己的朋友合开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发展的采购商客户“热衷”欠账,让这个做事讲求效率和原则的爽朗老外觉得窝火。于是,在2008年10月,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当口,他选择了自己创办公司。
他办的公司,名叫“未来之路”。名字倒是好听,但开业后生意十分冷清。“从开业到2009年的5月份,我总共只有2个客户,我都得动用我的积蓄过日子。”说到自己事业的低谷,阿巴斯笑了。
在当时,是不是金融危机让义乌与中东的贸易难开展,要不要选择放弃创业,回国找份安稳的工作,这些成为阿巴斯当时思考的问题。不过,他没有鲁莽地作出决定,而是认真分析起业务做不多的原因。
“按照中东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义乌以中低端为主的小商品应该很畅销,怎么会找不到采购客户?”阿巴斯说,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的传导客观上要依赖紧密相连的金融体系,而中东与欧美金融体现联系并不是太多。他问了很多朋友,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客户量稀少的原因应该是中国为办奥运会,严格了中东人办理中国签证的要求。
认定了这一点后,阿巴斯认为,只要自己坚持,签证放宽之后,生意肯定能做得起来。事实果然和他想象的那样,去年5月份,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客户开始来到义乌,而凭借着自己的信誉和做生意不欠账的原则,他的公司也找到了许多合适的客户。在他公司经销出去的商品中,最多的玩具和厨房用品,总量有数十个柜。
这两年,从低谷走向成功,阿巴斯感触颇多。“除了创业需要努力外,金融危机还印证了我的看法,中东市场很适合义乌小商品。”他说,如果人民币不再继续升值的话,未来10~15年,中东仍将是义乌值得信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