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第十七届“8·8”人才交流大会在上周结束了;说起今年企业用工需求的特点,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向支柱产业倾斜力度加大
本次招聘活动为期4天,设4个专场招聘会,分别是综合类、机械电子类、化工类和建筑建材类。“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突出对我市支柱产业的支持。”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相告: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四大千亿板块”以来,我市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企业招才平台,提高了企业招聘、人才应聘的针对性,也为企业展示形象提供了个性化舞台。招聘活动的时间从一天增加到四天,按产业分类举办招聘会在我市尚属首次。
6月底以来,市人才交流中心走访市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企业普遍反映今年的生产经营形势较好,开山集团、浙江来飞户外用品、上洋机械等企业的人员需求缺口较大,需求最大的仍是一线技术人员。同时,中心对去年7月以来的4次招聘活动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如“7·28”大型人才交流会、科工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据了解,经招聘会进入企业的各类人才签约到岗率约85%,大部分为本地户籍,一年期内人才的流失率不到20%,相比前几年有较大改观,主要原因是企业待遇明显提高,用人环境不断改善,劳动用工更加规范。
用工需求:四大亮点与一个老问题
本次人才交流招聘周共有293家企事业单位进场,企业总需求人数6948名,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3815名,技能人才2003名。按学历分,硕士生1名,本科生1738名,大专生2076名,中专生(高中生)625名,中专生(高中生)以下505名。
据统计,大会累计进场人数超过12000人,累计报名人数6505人次,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次,本科生1549人次,大专生2717人次,中专及以下学历2239人次,达成初步意向2091人。
各专业需求人数排名秩序依旧。主办方统计,需求人数排前10位的专业和去年相同,分别为:市场营销/贸易类1370人,企业经营/管理类927人,电子/电气技术类773人,机械/工程技术类628人,化工类459人,行政/人事/文职类425人,财会/金融类366人,建筑/房地产类329人,计算机/网络类322人,教育/科技/文艺类189人。(去年需求人数排前10位的专业为:市场营销/贸易类1068人,企业经营/管理类874人,电子/电气技术类620人,机械/工程技术类577人,化工类402人,行政/人事/文职类399人,财会/金融类348人,建筑/房地产类310人,计算机/网络类304人,教育/科技/文艺类136人。)
具体说来,今年企业用工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本地企业唱主角;从产业分布来看,工业企业成为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大户。281家企业中本地企业277家,占比98%,较2008、2009年90%左右的比例有所提高。这体现出我市企业在人才资源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133家参会,其中机械电子类43家,化工类33家,建筑建材类27家,本次大会需求共本科学历1738名,其中工业企业需求1035名,不少企业要求技术类岗位还要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体现出我市工业企业人才需求高端化趋势明显。三产服务业需求的人才层次不高,但需求量较大。三产服务业148家企业参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1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家,居民服务业19家,住宿和餐饮业16家,金融保险业8家。三产服务业人才需求总数高达3890余人,占总需求的56%;而去年我市三产服务企业和民办非企业需求大专以上人才为1741人,工业企业需求大专以上人才1033人。
企业总需求数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回升。去年同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招聘人才十分谨慎,企业需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不足3000人。今年初开始,企业用人需求开始回升,本次招聘会共需求大专以上学历3815人,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由于各县(市、区)已陆续举办过了招聘会,今年的单位以市本级企业为主,虽然数量上有所减少,但需求岗位总数与去年持平,特别对技能人才需求明显超过了去年,增幅达180%,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企业提供的薪酬待遇有所提高。今年企业提供的年薪大致为:按学历分,本科1.8万元至3万元(去年为1.6万元至2.3万元),大专1.5万元至2万元(去年为1.4万元至2万元),高中(中专)与去年持平,为1万元至1.6万元;按岗位分,销售类1000元/月+提成(2009年800元/月),管理类1000元至1800元/月(2009年为1000元至1500元/月),技术类1600元至2500元/月(2009年1300元至2000元/月),此外部分企业还解决房租、交通、饮食等费用,福利待遇也有所提高。
一个老问题:技能人才仍然紧缺。今年281家企业共需技能人才2003人,去年412家企业参会,需技能人才1700人,总量上较去年显著增长,在需求结构上,三产服务业技能人才需求增长迅速,达到1418人,增幅达240%。主要原因是我市近两年三产服务业发展迅速,而三产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但我市三产服务业技能人才基数较小,造成了供不应求。(记者王继红 通讯员王小东 胡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