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试点工作即将启动,试点园区将由目前的中关村向全国56个国家高新区扩展。目前,各个高新区积极备战,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园区入围的相关评审办法,明确挂牌企业相关制度,让更多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6月初,中国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霍达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新三板”)扩大。有消息称,此次“新三板”扩容后,试点园区将由目前的中关村向全国56个国家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区扩展。
复制试点成功经验
“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改制、实现规范化经营、做好上市准备的良好平台。对于暂时还不能直接登陆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即将扩容的“新三板”颇具吸引力。
除了扩容,“新三板”还可能在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比如允许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交易、引入做市商制度等,以促进交投活跃。这也意味着,一旦获得试点资格,相应高新区将形成特有的金融政策优势和招商优势。
“新三板”在支持中关村自主创新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启动之初,中关村的股份制公司只有120多家,而目前正在进行改制和有意向改制的企业已达500多家,为我国资本市场储备了一批优良的上市后备资源。
专家表示,“新三板”已逐步建设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顺畅流转的平台、创投与股权私募基金的聚集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功能也必将逐步显现。
为此,科技部和中国证监会正酝酿将“新三板”试点逐步推广到其他国家高新区,为园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高新区准备充分
为了把握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的宝贵机遇,今年以来,不少国家高新区都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筹备工作,力争进入试点园区。
成都高新区一直希望成为“新三板”扩容的首批园区之一。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华介绍,成都高新区聚集了四川省近80%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约占成都市的一半。此前,成都高新区锁定近1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在这些企业中,包含了重点推进拟上“新三板”的企业30家。除了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外,成都高新区还专门出台了对挂牌的“新三板”企业给予100万元的重金奖励政策。
为迎接“新三板”试点范围的扩大,积极争取园区入围资格,2008年至今,潍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相关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潍坊高新区金融办公室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工作。他们联合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进行6次培训,介绍一批优秀企业与券商进行接洽,现已有13家企业与券商签署了“新三板”上市辅导协议。此外,潍坊高新区还出台了《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暂行办法》。
佛山高新区也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科技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研究部署了做好园区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上市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