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0年06月24日
信息来源:
公司的规章制度主要是约束谁 ?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促进员工行为的标准化,如果员工能以同样的方式投入工作,就有利于保证公司有稳定的产出和结果。在正规化很强的企业中,尤其对那些标准化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通常用工作说明书等书面文字,对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详尽规定。规范用减少员工选择其他行为方式的自由,来保证公司的生产秩序和生产率。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企业规范的重要性,但是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不仅在于制度的制订,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它。
因为规章制度虽然制定了,但是没有严格的惩罚条款的话,可能就会很难执行下去。而且这还与管理部门管理得严格不严格也有关系。如果管理得比较严,这条制度可以坚持下去。如果没人监督和管理,可能就不会被重视。
例如,一开始管理不严的话,厂房、车间里肯定会有人抽烟。开始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就是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元。当管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下意识的东西了,不用人要求,他也不在厂房里吸烟了。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从企业整体利益来考虑的,从整体的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去制定的,所以在制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开始时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大家的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为大家的自觉的行动。当然,制度也在不断补充和更新。
规范或制度是实现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岗位责任、职位说明、考核激励、薪资、晋升、奖励等各项制度,为更好地用人提供标准和依据。但制度也有惰性的功能,尤其当它成为多数人的意志时,就要求群体成员的行为趋于中等水平,当个体的行为过高或过低时,就会受到纠正或惩罚。这就约束了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降低了人的创造性和处理突发的、无惯例可循的事件的能力。因为,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对违背规范的成员产生无形的压力,迫使个人遵从。
当某些消极的规范阻碍了公司或团队的发展时,改革规范和制度就成为必然。确立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体利益的实现;在一定条件下对制度的修订,同样是共同利益的需要。在任何企业中,规章制度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已经存在的制度,是为今天的利益服务的,进一步的发展要靠新的制度体系来保证。
文章摘抄于:《管理中的心理学》 作者:赵海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