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 经典案例 企业文化 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 领导艺术 信息化 管理茶座

创新的产品设计会造就全新的市场

作者: 时间:2020年06月09日 信息来源:

   创新的产品设计造就全新的市场

 
  伴随着原有广告和营销模式的崩溃,企业务必清醒过来,及早认识现实:产品本身就是塑造品牌、开展业务最有力的工具。有些广告机构和品牌专家劝诱企业,让它们认为市场营销才是与客户联系沟通的最佳途径,这些人也该清醒了。原先的结构、陈旧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企业会继续低估消费者辨识创新、响应创新的能力。
 
  尽管我们早已从身边看到了无数例子,我们还是固守着缓慢的产品演进流程。今天,创新能力不仅是最佳营销工具,也是提高收入和利润的最佳途径。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个很简单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产品是在业已建立起来的市场上销售的,所以,它们指望的无非是抢夺或窃取一部分市场份额。然而,创新的产品设计,却有能力造就一个全新的市场。比方说,苹果公司本可以挤入MP3播放器市场。可它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发明了iPod和iTunes,创造出购买和分享音乐的全新途径。现在,苹果公司占据了75%的播放器市场,以及85%的在线音乐销售市场。光靠“宣传”,你无法找到这样一条发展之路。你必须创新,弄出新东西来。
 
  同样,靠大众营销方式建立的企业,往往容易开发出雷同的产品。它们打磨掉产品的棱角,取消了特色的功能,想让产品适用于普罗大众。它们利用小组讨论,确保产品“可以被用户接受。”这样的产品当然不会得罪任何人,但“可以被用户接受”永远是最冒险的策略。因为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可以被用户接受”的产品有着高得惊人的失败率。更可怕的是,我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些失败,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注意过这些失败的产品。所以,等它们消失的时候,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哈佛商学院的案例记载,没有登上报纸头条,也没有新闻报导。它就像《洋葱》(The Onion)讽刺新闻杂志上的一条标题:“产品停产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记者甚至都懒得提问。”
 
  另一方面,只有被我们注意到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购买。事实证明,这是许多公司都有必要认真吸取的沉痛教训。每当谈论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真不情愿拿美国汽车产业来当反面教材。
 
  从通用推出的庞蒂亚克·阿兹特克(Pontiac Aztek)汽车遭遇灾难性冷场之后,已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了。你还记得那款车吗?通用夸下海口说它将“改变游戏规则”,但改变并未以设计者们想象中的方式降临。那是一部相当明显的“小组讨论”式产品,一心想在设计上同时讨好全世界所有人。结果,许多人都认为,阿兹特克简直可以算有史以来最丑的汽车了。
 
  阿兹特克惨败之后,设计产品的权力似乎重新回到了底特律设计师和创新家的手里。在之后的几年中,新款凯迪拉克问世,克莱斯勒也推出了一系列样子好看的车(包括克莱斯勒300),福特好像也懂事了,但这一切很短命。从组织的角度而言,底特律汽车三巨头早就不知道该怎么创新了,就好像它们的DNA里没了创新密码。所以,当公众渴望节能汽车的时候,它们却错失了机会。与此同时,它们极度依赖的很多工具,如传统广告,也丧失了力量,它们没有任何新消息是我们想给读者朋友们分享的。
 
  今天,顾客越来越苛刻。他们想要完全为自己量身定制、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享有发言权。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消费者会一直依靠类似YouTube和twitter这样的技术平台,告诉全世界自己为什么喜欢(或痛恨)你的产品、你的品牌和你的公司。如果你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么找你的竞争对手要,要么干脆自己造出来。
 
  这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求参与到你的公司里。他们渴望参与建设一个品牌并对它保持忠诚,围绕新的想法展开对话,制造契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这些消费者会支持并欣赏自己喜欢的品牌。
 
  我们明白,这些话听起来互相矛盾,容易混淆。是的,我们刚才说,过分注重小组讨论的意见,只会创造出平庸的跟风产品,危及整个产业。现在,我们又说,公司应该跟这些爱管闲事、固执己见的消费者搞到一起。的确是有点矛盾,但是,这与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去怎么做。
 
  文章摘抄于:《自营销:如何传递品牌好声音》 作者:(美)亚历克斯·博古斯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