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责任与利益
合资企业的资本由各股东按份缴纳,在设立之初,每一-名股东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才确定其投入的资本及所占份额。大家都期望按照各自的投入获得相当比例的回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
在与他人合资之前,你们是否仔细讨论过彼此的责任与利益?
合资合同是股东各方就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文件,旨在约定各股东之间、股东和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等。我们唯有通过合资合同的明确约定,才能争取相应的权利。所以创业者在合作之前,就应该通过书面合同把各自的权益和责任明确下来,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后的种种纠纷。
案例:权责不明,弊端无穷
易趣网创办人邵亦波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不是eachnet (易趣),而是一家美国医疗行业的IT公司, 那-年他22岁 ,在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老板跟他的朋友们成立了这家公司,邀请他加入。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大:耗资10亿美元收购了一些公司, 合并起来运作了几年,把公司推到了世人的面前,那仍然是一一个很大的买卖, 可是失败了。什么原因呢?他的老板跟朋友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争吵。
当然,创始人之间的分歧和争吵是正常的,如果创始人之间总是保持意见一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这个案例中,争议的焦点在于谁应该占有51%的股权,谁应该占有49%的股权。邵亦波的老板说:我为这家
公司贡献了这么多,我应该持有51%的股份;他的朋友也说了: - -年前我们就决定了,我们是对等的,你怎能说话不算话呢?俩人争吵了好几个月,最后还是分家了。这之后,邵亦波才去了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创办了易趣。
在随后的两年中, 5个创业公司的经历上他对这一问题认识得更清楚 了。这五个公司中,有4家因创始人间产生争议而到了失败的边缘,而这4家公司中有3家是因为股份分配问题,其中-家彻底失败了,另外两家在他的帮助下解决了彼此的争吵、分歧,活了下来。.
这些经验,让他总结出了创业者通常犯的两个错误:第- -,合作的第- -天,没有把股权的分配谈清楚,记录下来;第二,没有考虑假如一个合伙人中途走人,股份该如何分配。
他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老板犯了第一个错误, 很多时候,创始人之间不想对谁应该占多少股份进行艰苦的争论,怕伤感情,他们或者避免进行全面的讨论,或者搞得模棱两可,比如,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延后再讨论;我们都是讲理的人,还有什么不好说,以后再说-- ..如果合伙人3个或者更多,讨论就更复杂,因此人们往往趋向与延迟讨论。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
案例分析:讨论彼此的利益与责任分配是所有合伙人之间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美国人尚且如此,我们中国人当然更不愿意明确地讨论。但问题是,这种讨论拖得越久越难定夺,越等事情越糟糕。所以,关于股份分配的问题还是尽早讨论比较好,理想的讨论时间是:在创始人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在真正开始创业工作之前。
同样,仅仅讨论股份分配还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创始人分得 了很多股份,后期做事不力该怎么处理?如果-个创始人离开 了公司或者公司想剔除-个合伙人?怎么样处理他的股份?这些都是在-开始要考虑的, 丑话说在前面,总比以后遇到问题时才撕破脸来得好。权责明确,才能确保你们的公司不会因为股东之间的矛盾而天折。
另外,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账目清楚 、手续齐全,随时经得起检查;对所有账目的进出情况、合作实体的经营状况和损益情况要定期在合伙人间进行公开,利益分配要严格按照合作协议中的规定办理,做到各方心中有数,才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文章摘抄于:《创业细节全书》作者:赵凡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