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广西以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遍沐新风

作者:乔晓莹 时间:2016年08月22日 信息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山歌唱响法治中国梦”“山歌传颂改革新成就”“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久前,在南宁市上林县,一场“百姓舞台 想秀就来”理论山歌大赛决赛火热举行。

    来自五县七城区的100多名歌手使用本地方言在台上比拼,广大群众在台下尽兴聆听。

    唱山歌,是广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我区用这种方式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喜闻乐见,也深入人心。

    把文明新风吹进八桂阡陌田间,给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源动力,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去年8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文明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要求,用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和实际成效,谱写壮乡大地繁荣稳定新篇章。

    好乡风民风根植千家万户

    打开2016年广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投票网页,一批在“勤政廉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邻里互助、清洁生态”方面事迹突出的家庭经层层推选,脱颖而出。

    “能成为‘最美家庭’的候选者,是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与鼓励呀。其实我和家人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尽力帮助乡亲共同发展罢了。”记者采访到目前在票选上处于领先的郁再俭家庭时,郁再俭谦逊地说。

    据了解,生活在百色市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的郁再俭一家,通过种桑养蚕,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并带动乡亲一道奔小康。如今,平怀村发展成全县种桑养蚕大村。郁再俭与妻子许桂荣自结婚以来,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在家中尊老爱幼,是当地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先后获得2014年全区生态富民标兵户、凌云县“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区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家庭文明正能量,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千千万万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家庭上。单是创建“星级文明户”这项活动,过去3年来,全区评选出县级以上星级文明户2.5808万户。

    我区还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力,如深入实施“国旗工程”,开展边境村屯“爱国固边”主题示范建设;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对一大批名人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保护;利用群众赶歌圩、对山歌的习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等。

    近年来,在开展“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中,我区培育出一大批“新乡贤”,先后推选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5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9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达238人,让好人孵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我区通过丰富多彩的评选评比活动、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美丽乡村处处是“风景”

    梧州市长洲区泗洲村,以前是西江江面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近年来,当地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集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

    “现在,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我们这里的生态旅游项目备受客商追捧。”村民欣喜看到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同时他们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着改变: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人人都有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自觉性。

    据梧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到“生态乡村”活动向整体治理区域环境推进,当地走上了生态文明乡村的新路子,涌现出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我区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出台《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制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点区域建设规划(2016-2020年)》,突出流域片区条带综合治理,统筹环境卫生整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动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区通过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71.85亿元,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和乡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如今,八桂乡村大地,一个个绿色生态长廊、一条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项项生态产业正逐步连结成为一道道生态效益不断凸显的美丽“风景”,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真正让人居环境从里到外美起来。去年11月5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广西持续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做法和成效,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群众充满精神“获得感”

    小康社会的高水平,就是要让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农村百姓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从何而来?

    我区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使文化生活美起来,用实际工作成效作出了回答。

    在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镇二排村古樟屯,60多岁的文艺队队长廖春桃带领着一支老年队和一支中青年队,活跃在村与村之间。

    “这几年,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村里的文艺活动日渐多了起来,也带来村风村貌的巨大改变,特别是赌博、家庭暴力明显减少了。”廖春桃感慨地说。

    如今,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和文艺舞台已覆盖来宾市700多个行政村,1000多支农民篮球队和1000多支农民文艺队活跃在乡村。

    近年来,我区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小财政”办“大文化”模式,截至去年年底,建设了7079个行政村(社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9.3%,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居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公共文化的科学路径。

    不仅如此,我区还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推进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农村文化扶贫工程,如打造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阳朔模式”等。

    我区通过一个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致富工程”在农村地区推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帮助广大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 48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