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杭州工业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作者:柴国荣 邹建锋 时间:2010年05月27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走出经济困境、全面复苏的根本之道、关键之举。而杭州正处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的关键时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这样说道。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今年一季度,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303.34亿元,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457.87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26.8%收窄为12.5%,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亏损额大幅降低37.2%。

    杭州市经委主任赵纪来表示,强劲回升得益于“工业兴市”战略以及近年来转型升级的各项举措。他告诉记者,杭州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态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从“村村冒烟”到集聚发展,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数据显示,自2000年确立“工业兴市”战略以来,杭州工业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从1999年的117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9205亿元,年均增长25.7%;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从2000年的5.49%上升到2009年的5.86%。

    2009年,金融危机使杭州工业经济遭遇了“最困难一年”。但工业经济累计降幅逐月收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2009年的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榜单上,杭州有3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更是有81家杭州企业入围,连续七次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直面“优势的流动性”

    “成绩固然可喜,但挑战更加严峻!优势是有‘流动性’的。有些当年的优势现在已经不明显,有些优势譬如外贸出口正在演变成劣势。所以,对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沈坚对记者说道。

    杭州市经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揭示了杭州工业面临的挑战:一是以传统行业和终端竞争性领域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总体层次处于价值链低端,外贸依存度高达54%,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同质竞争激烈;二是投入不足。除2007年增长13.7%外,2005年以来,杭州工业投资的增幅始终在个位数徘徊。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二产比重仅为30%;三是杭州工业企业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1.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这一具有竞争优势的水平。

    统计显示,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占杭州全市工业比重为24.4%,与深圳54%、青岛46%、苏州34%的占比差距明显。

    另外,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杭州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更为明显:缺乏港口资源、土地资源,也缺乏政策资源,在节能降耗减排、土地红线、产业布局等宏观环境、要素制约的压力不断加剧情况下,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空间受限。此外,杭州的水、电、气、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大高于武汉、成都、南京等副省级城市,在商务成本竞争方面处于劣势,阻碍了人才的集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009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前。但沈坚表示更关注杭州的总量优势、发展后劲所遭遇的挑战:“今后杭州工业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能否持续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四大”战略提速升级

    5月12日,杭州市工业兴市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强调,工业兴市对杭州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黄坤明着重指出,下一步杭州市要在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在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杭州湾南岸,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大江东新城是杭州打造大平台的一个代表。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原有平台基本“客满”之后,大江东新城、青山湖科技城、余杭创新基地等新的发展平台规划面积已超过600平方公里。

    据悉,尽管新的发展平台规划面积不小,但在杭州市有关负责人眼中则是寸土寸金。能否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看其是否符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求的新产业,是否是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是否符合有效益的大项目标准。

    4月26日,广汽集团和浙江吉奥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大江东新城内吉奥分公司为基础,合作建设全国第二大规模的微型客车基地,中期规划年销售400亿元。此外,联邦快递、中国重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央企、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入驻。

    据了解,杭州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并以打响“工业设计之都”品牌为契机,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大企业要培育,小企业也要发展好。”赵纪来说。他告诉记者,杭州95%以上的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为此杭州市制定并出台了“瞪羚计划”——让这些企业像瞪羚一样,发挥善于奔跑和跳跃的优势,不断做强做大。

    

    

  • 185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