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过搭建一个阳光化、规范化的民间融资服务平台,将庞大的民间资金引导对接给本地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近日,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谈到我区新成立的首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时充满期待。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是金融改革创新的产物。作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将推进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国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公益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其运作模式是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免费登记备案,建立起一个由政府统一监管的民间融资市场,其宗旨是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对此,区金融办高度重视,积极借鉴温州的运作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试点方案,开展民间融资监管试点工作。“此次成立的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是我区试点期间唯一一家由政府许可成立的融资服务机构,由上海舜元企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部分区内优势企业及区外虞商共同发起设立,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运行。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承担民间借贷信息登记、交易撮合、风险控制、代办合同签订和资金结算的综合服务机构。”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就是给民间融资借贷双方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沟通平台。”上虞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总经理高海桥介绍,经济生活中民间借贷活动缺乏规范管理,一边是出借方盲目追求高利息,不知道风险控制,一边是一些“老赖”赖账不还,造成民间借贷险象环生,甚至带来社会问题。为此,我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成立,将给中小微企业和拥有闲置资金的个人搭建一座“安全通道”,既可帮助民间资本注入中小企业,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又能让作为投资人的广大市民得到更多的投资回报。
目前,我区金融组织体系趋于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为补充的金融体系。此次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探索发展规范民间融资,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区金融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小微企业提供“救急款”
张连初是三甲街道从事水龙头加工的个体工商户,这段时间他心里有点着急。由于货款未能及时到账,他没法及时购买原材料进行再生产。如果向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而且要求存贷挂钩,这对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张连初来说,很难接受。
昨天,中心工作人员拿来一份含有联系方式、融资额度、期限、融资成本等内容的登记表和一份融资申请表让张连初填写,并让他留下身份证复印件。
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找到合适的资金后马上就会通知他,既不需要存贷挂钩,也不需要繁琐的手续,顺利的话只要一两天就能签订合同。据介绍,椒江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在中间扮演的是“红娘”的角色,如果有市民需要贷款或者有资金需要投资,都可以到中心进行登记,这种形式特别适合给小微企业提供“救急款”。
“供应方一旦和需求方对接成功,我们就会分别约见双方与我中心签署协议。”中心总经理邱振华告诉记者,融资供应起点目前暂定5万元,供应方如果将钱投放在中心一年之内,即可获7.2%的年收益,一年以上(含一年)即可获得8.4%的年收益。融资需求方拿到资金后,则须支付月息1.25%至1.5%。
长期以来,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不过,“繁荣”背后,台州民间资本面临着和温州等地一样的困境。台州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是民间资本面临的一个困境,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也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