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串令人鼓舞的数字。
今年一季度,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36.26亿美元,同比增长45.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4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进口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1个百分点。
“各项指标说明,我市外贸正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张曦在分享喜悦的同时说,目前,影响外贸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前高后低的局面还会出现,绝不能掉以轻心。
复苏的脚步铿锵有力
对外贸易市场的复苏,给市下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冠军带来了好心情:今年1至3月份,该公司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其中出口4800万元,同比增长21%以上——这家国内喷雾器龙头企业,已悄然走出了金融危机阴影。
进入虎虎生威的2010年,我市外贸运行呈现回暖迹象。
——外贸速度迅速回升。从1月份开始,我市外贸步伐调头向上,奋力迎接那抹亮丽的春色。据统计,一季度,我市进出口和出口分别为36.26亿美元和29.40亿美元,已超过2008年的平均水平(2008年月均进出口和出口分别为11.51亿美元和9.80亿美元),进出口和出口的增幅分别高达45.5%和36.7%。与世界金融危机之前的2008年一季度比较,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16.8%和13.6%。
自营进口占全市外贸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中1月份210.5%的同比增幅和2.45亿美元的单月进口额,创下了我市历史最高纪录。
——出口队伍扩大。一季度,我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06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68家,其中仅出口企业就增加了361家。全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4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4家;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59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52家。
——出口质量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出口的最大特点是主导行业出口增速较快。其中,占据我市出口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出口止跌回升。”一位市外经贸局人员分析。据统计,1至3月,全市机电产品累计出口13.1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 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服装机械、塑料模具、龙头阀门、船舶等我市主要支柱产品出口增幅也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同比达到56.2%、42.8%、87.0%、42.0%、66.7%和353.7%,医化产品、工艺品一季度同比分别出口增长36.5%和44.7%。
与住年相比,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抢人眼球。据统计,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占全市出口比重的6.7%,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成绩抢眼。来自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一度季出口国家和地区18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
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我市在对欧盟和美国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对东盟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对欧盟和美国市场分别出口10.06亿美元和4.2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8.1%和25.5%。对东盟出口1.87亿美元,同比增长80.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3.7个百分点。东盟已成为我市继欧盟、美国、中东之后的第四大出口市场。
暖意中透出寒的气息
种种迹象表示,我市今年外贸已开始破冰解冻,春天的脚步正在走来。那么,等待我们的会是一个艳阳天吗?
“从长远看,我市外贸是喜忧参半,不容忽视。”外经贸局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外贸出口快速回升的基础目前还不稳固。从我市外贸单月出口的走势看,1月份单月出口10.89亿美元,2月份9.92亿美元,3月份8.58亿美元,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外贸出口前景堪忧。另一方面,从3月底对外贸运行调查监测系统中重点企业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二季度预计出口增幅为24.0%,金额将低于一季度。
“由于今年一季度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的最低点基础之上的,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出口增长态势并不乐观。”张曦说。
上个月结束的第20届华交会反馈显示,虽然抵达华交会的客户增多,下单快,但大多数参展企业采取观望态度,不敢接大单。据调查,目前我市近半数企业在手的出口订单同比上升,但大多为短期订单,一般为一个季度的订单,后续订单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萎缩。今年以来我市涉及反倾销案调查就有6起,涉案企业30余家,涉案金额2000余万美元。
令人欣慰的是,当下台州,无论是从政府到部门,还是从出口商到企业,各方都在积极抢占先机,奋力前行。“我们将努力提高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借助浙洽会、世博会、北京汽配展等展会平台,加速推进以沿海产业带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市外经贸局工作人员说,相信今年的台州外贸会迎来一个艳阳天。